健康養身★四種熱傷害 謹記預防及緊急處理SOP

四種熱傷害 謹記預防及緊急處理SOP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隨著不斷升高的碳排放量,全球暖化的腳步不曾停滯,台灣的氣溫也隨著全球暖化屢屢寫下新紀錄,根據衛福部最新的資料顯示,今年自入夏以來因為熱傷害(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暈厥)而送醫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7成。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敬弘提醒民眾應謹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份」、「提高警覺」,以及以下緊急處理SOP。

中暑之症狀及處理

中暑是所有熱急症裡面最嚴重的情況。因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而導致體溫快速升高,甚至可能在十到十五分鐘內體溫上升超過攝氏41度。症狀包括:異常高體溫、乾熱的皮膚合併無汗或大量盜汗、頭痛、意識混亂、抽搐、昏迷等,嚴重可致死亡。第一時間處理需要馬上撥打119啟動緊急醫療系統,再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之陰涼處,並移除多餘衣物及用冰涼水將衣物淋濕,最後等待救護車立即送醫。

熱衰竭之症狀及處理

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若未正常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能導致熱衰竭,尤其以年紀大、高血壓及在燥熱環境工作者容易發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速、呼吸淺快、體溫正常或微微升高等。第一時間處理需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補充水份及移除多餘衣物例如鞋襪,再用涼水沖洗頭臉頸部或是將衣物淋濕,若症狀持續需立即送醫。

熱痙攣之症狀及處理

通常發生在運動員或是需大量勞力的工作者,由於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引起手、腳或腹部肌肉強烈抽筋及疼痛。第一時間處理需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休息,再補充含糖及電解質水如運動飲料,若症狀嚴重且無法停止則需送醫。

熱暈厥之症狀及處理

在熱環境中久站或突然起身時發生,病人短暫的喪失意識及全身癱軟。原因是周邊靜脈血管擴張及相對血管內液體不足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由於供應腦部的血流減少導致昏迷,昏倒後由於腦部血流供應漸漸恢復而再度清醒。第一時間處理通常只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平躺並給予補充水份,症狀即能快速改善,但是要小心可能有伴隨心血管或腦神經疾病的可能性,特別是有許多慢性疾病的年長者。

不出門也有可能發生熱傷害

近年來流行馬拉松和單車運動,因此也增加許多因為激烈運動而導致熱傷害的案例,辛苦的勞工朋友當然也佔了大宗,但是要提醒民眾的是,要特別留心家中有慢性病且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即使整天都待在家裡沒出門,由於天氣過度炎熱而發生中暑的案例並不少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1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蜂蜜配生薑,男女老少都適合飲用,每天早晨及入浴前各喝一次,連續喝兩個月後,體質明顯改善,腰圍變細,體重可減輕約十公斤,皮膚變得細嫩,堅持飲用生薑蜂蜜水一年以上,臉部和手背等處的老年斑就會明顯改善,或消失,或程度不同地縮小,或顏色變淺,而且不會有繼續生長的跡象。總之,蜂蜜配生薑的妙處,在於對身體很有益...

閱讀詳情 »

指甲的健康問題常常被人們日常所忽視,它最大的作用似乎也只是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講可以塗上好看的顏色或是做個美甲。其實指甲與人體健康問題也息息相關。哪些指甲的異常暗示著身體出現了病變?指甲又有哪些日常可能會被我們忽視的小事?一起來看看吧!   不起眼的指甲經常被我們忽視,但它們很複雜。據美國《赫...

閱讀詳情 »

很多人都能看手紋,從手紋能看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但是比起手,人的臉上有更多的生物特徵,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身體的健康情況,比如人的耳朵長度。 在一項科研項目中,研究人員普查了50例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他們的耳朵都有兩個特徵。耳大與長壽確實有一定關係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進行的“活動...

閱讀詳情 »

    1、喝酒者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慢而有力。2、喝酒者能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3、喝酒者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并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4、喝酒可以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增加食欲,對于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