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四種熱傷害 謹記預防及緊急處理SOP

四種熱傷害 謹記預防及緊急處理SOP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隨著不斷升高的碳排放量,全球暖化的腳步不曾停滯,台灣的氣溫也隨著全球暖化屢屢寫下新紀錄,根據衛福部最新的資料顯示,今年自入夏以來因為熱傷害(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暈厥)而送醫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7成。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敬弘提醒民眾應謹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份」、「提高警覺」,以及以下緊急處理SOP。

中暑之症狀及處理

中暑是所有熱急症裡面最嚴重的情況。因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而導致體溫快速升高,甚至可能在十到十五分鐘內體溫上升超過攝氏41度。症狀包括:異常高體溫、乾熱的皮膚合併無汗或大量盜汗、頭痛、意識混亂、抽搐、昏迷等,嚴重可致死亡。第一時間處理需要馬上撥打119啟動緊急醫療系統,再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之陰涼處,並移除多餘衣物及用冰涼水將衣物淋濕,最後等待救護車立即送醫。

熱衰竭之症狀及處理

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若未正常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能導致熱衰竭,尤其以年紀大、高血壓及在燥熱環境工作者容易發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速、呼吸淺快、體溫正常或微微升高等。第一時間處理需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補充水份及移除多餘衣物例如鞋襪,再用涼水沖洗頭臉頸部或是將衣物淋濕,若症狀持續需立即送醫。

熱痙攣之症狀及處理

通常發生在運動員或是需大量勞力的工作者,由於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引起手、腳或腹部肌肉強烈抽筋及疼痛。第一時間處理需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休息,再補充含糖及電解質水如運動飲料,若症狀嚴重且無法停止則需送醫。

熱暈厥之症狀及處理

在熱環境中久站或突然起身時發生,病人短暫的喪失意識及全身癱軟。原因是周邊靜脈血管擴張及相對血管內液體不足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由於供應腦部的血流減少導致昏迷,昏倒後由於腦部血流供應漸漸恢復而再度清醒。第一時間處理通常只要將病人移至陰涼處平躺並給予補充水份,症狀即能快速改善,但是要小心可能有伴隨心血管或腦神經疾病的可能性,特別是有許多慢性疾病的年長者。

不出門也有可能發生熱傷害

近年來流行馬拉松和單車運動,因此也增加許多因為激烈運動而導致熱傷害的案例,辛苦的勞工朋友當然也佔了大宗,但是要提醒民眾的是,要特別留心家中有慢性病且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即使整天都待在家裡沒出門,由於天氣過度炎熱而發生中暑的案例並不少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1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翻攝自weixinyidu,下同) 學會這招,徒手5分鐘可使疼痛立馬消失。 這招適用的症狀是:上樓關節疼,習慣用手抓扶樓梯,下蹲受限、大腿前面疼、大腿跟疼、髕骨上下沿痛、遇冷疼甚,脛骨內、外側髁(膝關節處)、脛骨粗隆(髕骨下)處往往有壓疼。 現在教您徒手祛疼:首先找到壓疼點,在髕骨...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在家裡突然接到一位患者的電話,語氣中又急又怕,原來她當日上午月經來潮,但經血排出不暢,到中午開始小腹疼痛,陣陣加劇,晚上打電話前疼痛劇烈,伴有肛門憋墜感,結果在廁所裡從陰道排出一個「大血球」,把她嚇了一大跳。「血球」排出後腹痛明顯減...

閱讀詳情 »

翻攝自(ezgoe.com )   一、晚餐與肥胖 90%的胖子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二、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精神容易緊張。腎虛逐漸成為了現代人,尤其是白領的健康殺手。腎虛的人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神疲乏力、心煩易怒。這些症狀猶如惡性循環,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腎虛影響了男性同房生活質量,對於腎虛男性及時痛恨也是無奈。於是,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腎虛,成了眾多男性困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