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因應疫情、減醫療負擔 解隔條件修正符合3要件可出院

因應疫情 減醫療負擔 解隔條件修正符合3要件可出院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有鑑於近期Omicron確診者大增,且以輕症居多,為了降低醫療負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2)日宣布:針對Omicron輕症確診者,解隔離條件有調整。另外舊案頻繁出現,不少民眾曾在國外確診,檢驗時復陽。對此指揮中心修訂相關規範。


因應疫情 減醫療負擔 解隔條件修正符合3要件可出院

▲指揮中心針對不同的確診個案,以及近日疫情,調整解隔離條件。(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針對解隔離條件一直給指揮中心建議。過去針對確診Delta者,解除隔離條件較嚴格,需要連續兩次檢驗的Ct值大於等於30才能解隔;針對Omicron的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提出新的解隔離條件。條件有:


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同時Ct值偏高)。


距發病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


間隔24小時之PCR採檢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30。


另外針對近期的舊案復陽人數頻繁出現,指揮中心新增3項要件,由地方衛生局可自行遵循並解隔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說明,如此確診者可提早離開,降低醫療負擔。條件如下:


初次篩檢時Ct值大於等於30(病毒量低)且無COVID-19直接造成的相關症狀。


N抗體陽性。


追蹤兩套呼吸道檢體PCR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第1套在確診後2日內完成;第2套採檢時間與第1套應間隔至少24小時)。


外界多擔心Omicron患者激增,可能拖垮醫療量能;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正在討論,如個案數偏多,指揮中心可採須2次連續呼吸道檢體,只要發病達10天即可入住社區內的集中檢疫場所。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青光眼會遺傳! 視野明顯變差就算眼壓正常也可能罹病
▸平平都是活動假牙 傳統與BPS差別在哪?牙醫師說分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在臺灣20歲以上之成年人,腎臟結石的盛行率是7.38%,每千人就有73.8人有腎結石。而在這裡面比較嚴重的鹿角形腎結石大概佔了10至15%。鹿角形腎結石相較於一般的腎結石,要一次手術處理乾淨並不容易。鹿角形腎結石 多因無痛血尿意外發現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不少人因為熬夜、疲勞,嘴角冒出水泡,感覺紅腫、刺痛、搔癢,老一輩認為這只是「火氣大」,但皮膚科醫師提醒,第1次感染第1型單純疱疹病毒,可能引發「唇疱疹」,造成口腔嘴唇感染,如果日後身體狀況變差,就可能反覆發作。 唇疱疹為身體狀況變差的一大警訊,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解釋,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年前及過年期間,有位吃播主近一個月每天都靠著吃播賺進了大把鈔票,但過完年後卻完全發不出聲音來,嚇到不知所措,以為得了什麼怪病,趕緊到耳鼻喉科來求診。一問之下,才知能日進斗金的吃播主都是「以吃謀生,靠吐活著」,而且吃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觀眾喜歡的烤肉、炸雞、火鍋等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經過長達7天年假的放縱,或是歷經幾個冷氣團,大多需要以美食暖心暖胃,但許多人褲頭似乎都越來越緊,為了不讓體重失控,不買新褲子,年後需要體重急救措施。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體脂肪也不是一天囤積的,當度過幾天的大魚大肉,的確是需要讓身體沉澱休息一下。身為營養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