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直播主失聲驚就醫 年假結束「失聲症候群」湧現

直播主失聲驚就醫 年假結束「失聲症候群」湧現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年前及過年期間,有位吃播主近一個月每天都靠著吃播賺進了大把鈔票,但過完年後卻完全發不出聲音來,嚇到不知所措,以為得了什麼怪病,趕緊到耳鼻喉科來求診。

一問之下,才知能日進斗金的吃播主都是「以吃謀生,靠吐活著」,而且吃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觀眾喜歡的烤肉、炸雞、火鍋等油膩食物,甚至要吃的快,而且吃單一的食物,觀眾才能知道你有多喜歡且吃了多少,這位吃播主苦笑地說:吃播是場show,食物才是真正主角,吃播主只是配角而已。

吃播主失聲 竟是胃食道「咽喉逆流」

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這位吃播主並不是得了什麼嚴重的疾病,而是因為胃酸逆流到咽喉部所導致的失聲狀況,除了處方藥物外,也教導她一些預防和保護之道,但對於她的吃播行為還是多所規勸,否則持續的症狀恐進一步惡化病變成癌,就得不償失了。

過年是團圓也是放假的日子,放完連續假期過後,不只是吃播主,有不少民眾也因為失聲到醫院來求診,成了耳鼻喉科年後就診症狀排行的前幾名。

過年期間都是吃些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像佛跳牆、雞湯等高營養湯品,還有年糕、零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而且連假期間,一邊看電視、打牌,一邊把食物塞進嘴巴裡,也不知吃多少,多坐少動,連續幾天下來,不只影響消化,連平常沒什麼症狀的喉嚨,也開始作怪了。放完連假後,許多民眾都會前來耳鼻喉科門診報到,共通的症狀就是喉嚨卡卡、說話卡卡,一直清喉嚨,咽喉部灼熱刺痛感,甚至聲音沙啞,經診斷大部份都是罹患了「咽喉逆流」。

「胃食道逆流」就是胃酸逆流到食道,會有火燒心、胸口悶、不消化的症狀,而再往上逆流到咽喉部,則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咽喉逆流」。主要症狀著重在咽喉部,所以常會有吞嚥卡卡,咳嗽或聲音的改變,持續的症狀會導致聲帶開始出現肉芽腫或息肉等病變,千萬不要拖太久才就醫。

正常的胃酸會經由腸胃道蠕動排下去,但不正常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會導致胃酸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咽喉部而引起症狀,以下簡單介紹平時該如何預防及保護咽喉逆流。

預防逆流五法

1.   少量多餐並細嚼慢嚥

2.   飯後兩小時避免激烈運動

3.   睡前兩小時不要吃宵夜盡量空腹

4.   維持良好的睡眠作息不要熬夜

5.   盡量減少刺激胃酸分泌(油、辣、酸、過甜、高脂)和影響腸胃道消化(咖啡、茶、薄荷等)食物

保護嗓音五法

1.   避免清喉嚨(喉嚨不適用喝溫水代替清喉嚨)

2.   避免大聲或勉強發聲 (小聲且放慢速度地說話)

3.   每20分鐘記得補充小量的溫開水

4.   避免在吵雜的環境說話

5.   喉嚨疼痛避免亂吃消炎止痛藥(惡化咽喉逆流)

不適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或已經影響到日常或工作,最好到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咽喉部,並依照醫囑治療照護,才能讓您重現舒服且美妙的人「聲」!


直播主失聲驚就醫 年假結束「失聲症候群」湧現

(文章授權提供/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智惠)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年輕人體重莫名狂掉,當心「癌」來敲門!一名28歲在連鎖3C賣場工作的男子,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突然出現吃不下、肚子悶痛等症狀,且在短短二個月內,體重一口氣掉了10公斤,平常獨居、外食的他,回家時的模樣嚇壞家人,急忙帶往就醫,檢查竟已是大腸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多顆轉移到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別以為肥胖才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很多人覺得胖子才會打鼾,其實,瘦子也有可能會打鼾,而且也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會因為慢性鼻炎,以及胃食道逆流,導致這三種病況互相影響,進而導致惡性循環。 慢性鼻炎 也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劉文德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飲食精緻化的結果,常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水喝太少、不愛運動,便秘因而成為現代人常見的煩惱。一名27歲年輕女性工作壓力大,長期飽受頭痛、睡不安穩、月經紊亂困擾,就醫檢查發現種種問題原來都是長期便秘導致的,醫師以中藥調理,並教患者足三里穴穴道按摩後,糞便次數、質地都有明顯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孩童因為生病需要住院,不只承受治療的痛楚、恐懼,也無法正常學習。台灣三星電子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在兒童病房陽光室打造「智慧教室 in Hospital」,已開始正式啟用,病童透過數位互動、數位遊戲方式學習,不只可以獲得衛教知識,也可以多了解檢查程序,對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