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困難梭狀桿菌感染 抗生素治療應考量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 抗生素治療應考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女性因嚴重肺炎必須進加護病房觀察,經由抗生素及呼吸器治療,一星期後逐漸改善,但這名患者的肚子卻不斷脹氣,且沒有解便,更無法順利進食,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感染困難梭狀桿菌所導致。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症狀多為腹瀉、腹痛且有時會伴隨發燒,但這名患者卻出現腸道阻塞,在臨床上並不常見;成大醫院內科部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謝宗達指出,一般人都帶有1至5%的困難梭狀桿菌,不過因腸道中也帶有其他細菌,因此困難梭狀桿菌通常數量不足,並不足以致病。

謝宗達進一步說明,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嚴重程度多取決於患者年齡或本身其他疾病等因素,加上感染的菌株分型,治療上,以藥物合併其他支持性療法為主,成功機率可達8至9成,但有部分患者仍會痊癒後再次復發,甚至少數患者會發生3次以上。

細菌感染多需抗生素治療,但困難梭狀桿菌天生具有抗藥性,恐反大量繁殖,不同的抗生素會引發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機率不同,因此治療上,醫師會依據患者徵兆採以「當用則用,當停則停」原則;謝宗達提醒,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投藥治療,採取適合的防護措施,就能遠離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纏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1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6歲男性,每周都會固定打籃球,某次上籃才剛腳離地,就聽到小腿後側出現啪一聲,隨即左小腿腫痛不已,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小腿肌肉撕裂傷,確診為網球腳;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網球腳多好發於30至45歲愛好運動的族群,主要是因腳起跳當下,強力收縮造成拉傷,損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即將上大學的新生,發現下巴長了不明物體,外型圓凸,但摸起來卻不會疼痛,且長得很扎實,這現象也已經維持半年,因此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是脂肪瘤;孫德金醫師指出,臨床上脂肪瘤很常見,但多發生在40至60歲中年人,多會長1至2個,只有少部分患者會長多達20個,但目前導致的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項針對女性的「油脂攝取管理習慣」調查發現,7成6料理時每日食用油使用量不到3茶匙。探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擔心油脂攝取過多,怕囤積體脂肪。醫師提醒,其實油脂攝取不足,對身體也會造成許多影響。營養師則建議,健康成人每日可攝取3至7茶匙油脂;除了總量控制之外,選擇含有脂肪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年過半百,得到退化性關節炎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是種老年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常見慢性的、漸進性的關節軟骨損傷疾病,肇因於關節面的軟骨長期受到重力以及重複動作的情況下,有了程度上的磨損,若是工作又是較為粗重者,影響更為明顯,以下肢的膝關節以及髖關節退化為最常見。 組織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