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人出國旅途中死亡發生率 平均每10萬人就有1人

國人出國旅途中死亡發生率 平均每10萬人就有1人

【NOW健康 曾柏亨/台中報導】台中1位70歲李伯伯,預計年底赴美探視兒孫,但上月初才因深層靜脈栓塞掛急診,術後雖無大礙,家人仍擔心他出國期間發生意外,帶著李伯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經評估心血管狀況及慢性病控制後,判斷恢復良好,才讓家人放下心中大石,李伯伯也能玩得盡興無負擔。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林益卿表示,觀光局統計100年至107年期間,出國旅遊人次年平均成長率為8%,而20%至70%旅客曾於旅途中出現健康問題,其中1%至5%旅客曾尋求醫療協助,0.01%至0.1%旅客需要急診治療,其中約每10萬名旅客中,就有1位在旅途中死亡。

 

林益卿指出,旅遊醫學門診主要提供旅遊前健康風險評估、預防藥物及疫苗注射等諮詢服務,旅客回國後也可至門診安排疾病治療及追蹤,若是即將出國進修的民眾,也可至門診辦理出國留學體檢及申請證明書。針對移民的民眾,則可先進行健康檢查,對於各類旅遊健康相關問題,如生理期調整、時差調整、老人和旅遊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也都能獲得完整解答。

 

若本身有嚴重貧血、6周內曾發生心肌梗塞、2周內曾發生腦中風、接受心臟手術或開胸手術,以及6周內曾有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深層靜脈栓塞、心臟衰竭代償失調與未獲控制的心律不整者,都強烈建議不宜立即出國。

 

另外,慢性病患者,例如需要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因長程旅行會出現時差問題,其胰島素的注射劑量需有所調整,而一般人在長途飛行後得到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約為0.01%至0.04%,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其發生率更高,若在旅遊前諮詢,將可獲得適當的處方與建議,以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發生。

 

林益卿補充,常見的旅遊相關傳染性疾病包括腹瀉、瘧疾、呼吸道感染、A型肝炎、B型肝炎、皮膚感染、以及性傳染病等,建議旅遊前進行常規預防注射,包括小兒麻痺疫苗、破傷風疫苗、以及兒童時期按時程所施打之疫苗,針對某些特殊的疫情也應事前施打相關疫苗。

 

林益卿提醒,理想的狀況下,旅客應於出國前4至6周接受旅遊諮詢,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及必要預防醫療措施,對於出國期間曾發生任何健康問題者、旅遊地區發生疫情、或是回國後3周內,發生高燒、腹瀉、淋巴腺腫大、全身肌肉酸痛、皮膚紅疹等,都應回門診做疾病的評估以及持續的追蹤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環境污染、電腦輻射、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有可能導致人體產生各種生理垃圾,毒素長期在體內堆積,則會引發記憶力減退、面色灰黃、便秘、痔瘡等系統疾病。因此,如何排毒成為不少女性關注的健康話題。其實在我們常吃的蔬菜中,就有不少具有解毒功效。采用蔬菜排毒法,既簡便易行,又無副作用,何樂而不為呢。1、海帶 ...

閱讀詳情 »

愛唱歌的人就知道,KTV內常提供胖大海茶飲,能夠開嗓清嗓,有些人甚至把胖大海當作治療音啞的特效藥,作為保健飲料臨時泡服。但到底這樣有沒有效果,會不會造成副作用呢?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又名澎大海、通大海、安南子。為中藥的一種,膨大海性味甘、寒,有清宣肺氣、清肺化痰、利...

閱讀詳情 »

腳底按摩的原理:通過刺激達到療效 由於人體特殊構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經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經區塊,就是所謂的反射區。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並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布的縮影。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沈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