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內第二高遺傳病! 醫籲:家族史、計畫生育夫妻先檢查

國內第二高遺傳病! 醫籲:家族史 計畫生育夫妻先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學二年級的小瑜是台灣中部少數接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瑞拉藥物治療(Spinraza)的孩子,2020年七月健保署開放第一次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患童能申請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的兒童神經科便積極協助小瑜申請到健保用藥,今年十月完成第六劑的藥物治療,小瑜的手腳變得更有力氣,生活自理方面有許多進步,預計申請第二次療程來延緩肌肉退化的進程。

脊髓性肌肉萎縮  第二高遺傳病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周宜卿教授說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國內發生率第二高的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由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遺傳給孩子而發病,台灣新生兒的發生率約為每17,181人有1人罹患此疾病,因為脊髓腔內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產生足夠且穩定有功能的SMN蛋白,影響到神經系統中控制自主肌肉運動的能力,造成肌肉無力,嬰幼兒階段無法抬頭、翻身、獨立坐起或站立;越早發病者症狀越嚴重,甚至影響呼吸,須長期仰賴呼吸器,隨時有生命危險。

發病分成四型  影響狀況一次看

依照發病年齡和動作功能,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分為四型:

第一型:6個月前發病,終身無法獨立穩坐。

第二型:6-18個月發病,可以獨立穩坐,但無法獨立行走。

第三型:18個月-30歲發病,症狀出現前可獨立行走,但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第四型:30歲後發病,不影響運動功能。

有家族史、備孕夫妻可自費檢查 避免SMA發生機率

周宜卿教授呼籲,有家族史或是計畫生育的夫妻,可自費檢查是否帶有SMA基因,若皆為帶因者,則每一胎都有1/4的罹患機率。

此外,台灣已經有40位個案申請到藥物治療,且看到成效,鼓勵未滿7歲的SMA患童,若無使用呼吸器,都可到兒童神經科詢問,及早用藥以維持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延伸閱讀】

每48人就有1人脊髓肌肉萎縮! 「脊柱側彎矯正手術」新希望

「漸漸成為有意識的植物人」 陳勢安偕SMA病友創主題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除疤商品也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市面上新式除疤商品,主要可分為三大類:「感壓貼片」、「矽膠貼片」、「除疤凝膠」,其特色與功能如下:感壓貼片:感壓貼片中的特殊感壓膠可有效提供疤痕適當的濕度與密閉性,抑制疤痕增生。除此之外,它的背材具有「單向伸展」的特性,能提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照顧南台灣民眾,彰化基督教醫院與恆春基督教醫院簽訂「策略聯盟」;未來,彰基將在醫療、行政、資訊、教育訓練等方面,提供恆基包含軟硬體各項支援,使恆春半島民眾有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彰基與恆基決定簽訂策略聯盟,緣起於今年1月7日恆基主管共識營,全體主管至台東基督教醫院參訪。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吳小姐是一名家庭主婦,觀念保守,覺得乳房是私密的地方,不願意讓他人碰觸,直到今年三月買菜時,在菜市場旁辦理設站提供篩檢的衛生所護理人員表示,乳房攝影都由女性放射師操作,才稍稍放下心防,接受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發現是第1期乳癌。45∼69歲婦女每兩年1次免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40多歲中年女性,日前赴日爬富士山,隨著越爬越高,膝蓋、髖關節偶爾有痛感,以為是體力不大如前;不料,返台後,關節疼痛不減反增,到復健科、骨科就醫仍未改善,直到小腿肚開始出現紅疹、水泡,一路延伸到腳背、腳趾,大大小小將近40個水泡,至皮膚科求診,才得知是罹患帶狀皰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