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內第二高遺傳病! 醫籲:家族史、計畫生育夫妻先檢查

國內第二高遺傳病! 醫籲:家族史 計畫生育夫妻先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學二年級的小瑜是台灣中部少數接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瑞拉藥物治療(Spinraza)的孩子,2020年七月健保署開放第一次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患童能申請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的兒童神經科便積極協助小瑜申請到健保用藥,今年十月完成第六劑的藥物治療,小瑜的手腳變得更有力氣,生活自理方面有許多進步,預計申請第二次療程來延緩肌肉退化的進程。

脊髓性肌肉萎縮  第二高遺傳病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周宜卿教授說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國內發生率第二高的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由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遺傳給孩子而發病,台灣新生兒的發生率約為每17,181人有1人罹患此疾病,因為脊髓腔內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產生足夠且穩定有功能的SMN蛋白,影響到神經系統中控制自主肌肉運動的能力,造成肌肉無力,嬰幼兒階段無法抬頭、翻身、獨立坐起或站立;越早發病者症狀越嚴重,甚至影響呼吸,須長期仰賴呼吸器,隨時有生命危險。

發病分成四型  影響狀況一次看

依照發病年齡和動作功能,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分為四型:

第一型:6個月前發病,終身無法獨立穩坐。

第二型:6-18個月發病,可以獨立穩坐,但無法獨立行走。

第三型:18個月-30歲發病,症狀出現前可獨立行走,但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第四型:30歲後發病,不影響運動功能。

有家族史、備孕夫妻可自費檢查 避免SMA發生機率

周宜卿教授呼籲,有家族史或是計畫生育的夫妻,可自費檢查是否帶有SMA基因,若皆為帶因者,則每一胎都有1/4的罹患機率。

此外,台灣已經有40位個案申請到藥物治療,且看到成效,鼓勵未滿7歲的SMA患童,若無使用呼吸器,都可到兒童神經科詢問,及早用藥以維持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延伸閱讀】

每48人就有1人脊髓肌肉萎縮! 「脊柱側彎矯正手術」新希望

「漸漸成為有意識的植物人」 陳勢安偕SMA病友創主題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馬拉松熱、三鐵熱、野跑熱等比賽越來越盛行,一場比賽的距離從原始的全馬42k到超馬的100K,甚至是24小時的比賽也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禁在問,膝蓋不會爆掉嗎?跑步會加速膝蓋的退化嗎?跑步傷膝兩論點 正反意見都有理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表示,跑步與關節退化,一直是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嘉義市一名里長吳金和因長期左側喉嚨疼痛,至各大醫院檢查都查不出原因,疼痛難耐需長期服用止痛藥才能緩解,後經衛福部嘉義醫院耳鼻喉科張耕閤醫師檢查後,發現吳里長有「扁桃腺結石」並於門診移除之,在移除結石過程中發現,此結石十分深層且體積超過直徑1公分半以上,醫師把取出的結石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一位六十七歲的退休老人家,苦著臉走進診間,「醫師,我的體檢單出現紅字,血糖很高,腎功能變差,怎麼辦?」經醫師詢問後發現,該名患者之前有服用降血糖藥物,但聽隔壁鄰居說,藥吃多了對腰子(腎)不好,同時也覺得沒甚麼不舒服的,所以就自己停藥了。糖尿病併發症多 盛行率節節攀升...

閱讀詳情 »

相信很多人曾聽說,肚子開刀後的患者偶爾會肚子痛,吃什麼吐什麼,甚至要送醫院,被插上鼻胃管。原來,這可能就是發生術後腸沾黏。沾黏可以發生在身體各處,最常見是發生在腹部與骨盆腔手術之後。動過腹腔與骨盆腔手術的患者中,大多數人會有腹腔、骨盆腔沾黏,幾乎可說是人人中獎,發生率極高!那究竟「沾黏」是怎麼樣一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