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也是列為法定傳染病以來年紀最小的肉毒桿菌中毒案例,該名北部4個月大男嬰,懷疑禍首可能是被餵自家製副食品的胡蘿蔔泥、高麗菜泥等,而食藥署提醒,肉毒桿菌中毒主要有4種感染形式,民眾千萬留意。

根據疾管署的疫調,該名男嬰一開始只是鬧便秘、食慾差,沒想到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送醫一度還被懷疑可能是新冠病毒在作怪,最後嚴重到必須住院,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而糞便中檢出B型肉毒桿菌,所幸狀況已經好轉。

肉毒桿菌中毒為什麼會如此嚴重?這是因為1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容易在腸道內增殖產生毒素而致病;發病時間也不等,可能從3天或遲至30天後才出現症狀。

食藥署表示,肉毒桿菌喜愛在無氧環境下生長,且易產生毒素,毒素屬於神經毒,主要侵犯末梢神經,會造成患者視力模糊或複視、眼瞼下垂、瞳孔放大、顏面神經麻痺、唾液分泌障礙、口乾、吞嚥困難、呼吸困難以及講話困難等症狀。

食藥署統計,肉毒桿菌中毒主要有4種感染形式如下:
(1) 腸道型(嬰兒型):人體腸道為一無氧環境,若攝入肉毒桿菌孢子,其在腸道中萌發並產生毒素,常發生於體弱、腸胃有疾病之患者或新生之嬰幼兒。蜂蜜、土壤、灰塵、毛毯偶亦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因1歲以下嬰兒腸道免疫尚未發育完全,應避免食用蜂蜜,以根莖類食材製作副食品時,也一定要將食材洗淨、削皮,並澈底加熱。

(2) 食因型(傳統型):為攝食遭肉毒桿菌污染之食品,如自行醃漬肉品,殺菌條件及儲存環境不當所引起。

(3) 創傷型:大多為傷口維護不當,如沾染受到肉毒桿菌汙染之灰塵、泥土所引起。

(4) 其他型:為美容施打過量肉毒桿菌製劑,或使用非法之肉毒桿菌製劑所引起。

食藥署提醒,嬰幼兒因免疫力較弱,製備食品的環境應維持整潔,調理食品前應以肥皂澈底洗淨雙手,並注意生熟食避免交叉汙染、根莖類產品應洗淨、削皮並澈底烹煮後再提供予嬰兒食用,而且新鮮現做,儘早食用完畢。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疫宅在家「一天手作8小時」 年輕女手臂不舉痛罹肌腱炎

新冠病毒恐可經空氣傳播! 陳時中也急呼「大家應要更有警覺」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北市長柯文哲18日上節目時質疑中央疫苗採購太慢,讓北市現在打算編列80億,自行採購第3劑疫苗,他上午出席活動也證實現階段的確有在規劃。柯文哲今日下午3時30分主持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線上防疫因應記者會,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三輪的意願登記已於今日中午12時截止,全國約有887萬人登記,其中約495萬人有意願接種AZ疫苗。該系統平臺自7月20日上午10時起,將針對第六、八、九、十類及197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民眾,約170萬人會陸續收...

閱讀詳情 »

高端COVID-19國產疫苗獲衛福部核准專案製造,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高端執行副總經理李思賢表示,拿到EUA後續將進入疫苗封緘,並根據CDC的指示交貨。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8月份少量供貨應該沒問題。對此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在臉書表示,終於可以打到國產疫苗了!讓她覺得當初...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新增15例本土個案,其中台北市僅剩1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說明,松山戶政事務所一例確診個案,在確診後立即通知長官,並匡列6名同仁居家隔離, 79人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柯文哲表示,近日松山戶政事務所有一位確診案例,因此該處今日停止辦公,該案是一名在松山戶政事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