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際失智症紀念日紀念醫學開路人 中山醫發現新藥

國際失智症紀念日紀念醫學開路人 中山醫發現新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造成失智症最主要的三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包含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失去自己,也失去了與世界的連結,衝擊個人活著價值,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阿茲海默氏症  兩特徵診斷

1888年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醫師收治一位大約50歲的女士被,她神情焦慮、惶恐,無法說出自己與先生的名字、不知道身在何處、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裡;在進行一些簡單的神經心理測驗,顯然學習、記憶、辨識與認知功能都嚴重退化了,這項疾病後來被稱為「阿茲海默氏症」。

將腦部切片,觀察到她的神經細胞外部堆積老年斑塊,細胞內部則充滿神經纖維糾結,這兩項特徵是這100年來確診阿茲海默氏症重要的病理指標。

巴金森氏症  嚴重恐出現失智症

而早在1817年英國的巴金森(James Parkinson)醫師清楚記載他所觀察到的病患症狀,例如:肢體不自主地顫抖、肌肉衰弱無力、身軀向前傾、走路時腿抬不高、步伐無法邁開,於是出現小碎步、重心不穩非常容易跌倒;到了晚期,喉嚨的肌肉也受到影響,患者說話與吞嚥都會很困難,甚至會出現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  症狀因人而異

至於路易氏體失智症(DLB)患者人數約佔各類型神經退化性失智症患者人數之15-25%。臨床診斷標準,是依據病人除了出現失智症,還要出現下列3種的其中2種症狀:(1)認知波動、(2)視幻覺、(3)運動障礙。

DLB通常在50歲之後開始發病,65歲以上老人罹患DLB的比例超過0.4%,罹病後平均存活時間約為5-7年;症狀的發展和變化的速度因人而異,取決於患者整體的健康狀況、年齡和症狀的嚴重程度。

頭孢曲松 減少腦細胞死亡及神經發炎

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專一的藥物可用以阻斷神經退化性疾病,近期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證實,運用頭孢曲松可以清除神經毒素麩胺酸(glutamate)及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的堆積,減少腦細胞死亡及神經發炎,還可以促進神經新生,長出新的細胞;目前這項治療巴金森氏症的醫藥發明獲得許多國家專利,並且通過美國FDA核准執行臨床試驗,盼能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契機。

圖片


【延伸閱讀】

七成失智症患者 合併有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照顧壓力大! 失智症協會籲:儘快恢復日照等服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文:朱真一 一到社會安全機構規定,可領社安(退休)金的年紀就全時退休。不是怕被指責「佔毛坑不拉屎」,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應該更重要。退休後最大問題是如何保持健康,不只身體沒有疾病,更想避免失智的問題。 我們醫學院的老人學(geriatrics)科陣容相當強,每年舉辦研討會討論老人健康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朋友們,快來參加超級英雄~小太陽夏令營!活動中有充滿樂趣的英雄面具彩繪,還有衛教講座分享治療新知,以及有趣的親子互動來考驗英雄家族成員間的默契。我們將分享如何建立孩子們正面思考、積極對抗疾病的生活態度,讓我們一同成為勇敢對抗疾病的超級英雄!活動日期:201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吃到飽餐廳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醫師提醒,常去「吃到飽為止」餐飲店的民眾,必須提高警覺,因為吃過量導致肥胖,這正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另外,吃粽子最好在中午之前,絕對不要當宵夜點心吃!衛生署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第四度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的第一名,大腸癌人數增加最快,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研究顯示,近20年來,台灣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從1990年的11.5%,至2010年23.8%,足足上升了兩倍以上,卻只有不到15%的民眾會尋求專業協助,造成心理困擾惡化。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在台北市內,心理師就在你家旁!民眾可前往住家附近的健康服務中心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少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