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際防疫新生活要多動 擦的葡萄糖胺助保養

國際防疫新生活要多動 擦的葡萄糖胺助保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國家因應新冠疫情,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後,在非必要不可出門的政策下,關閉容易群聚的商店,企業改為分組輪班或在家上班,學校防疫政策採用居家上課、停課,大幅減少民眾移動。隨著疫苗施打、免費普篩、邊境管理等多項措施,疫情開始逐漸趨緩,但病毒並未消失,人們的生活型態已經改變了。

宅在家時間變長 全身卡卡成薯泥

台灣是全球防疫的典範,正常的生活根本是平行時空,還可以為了吃鮭魚而改名字,呼朋引伴去餐廳免費大吃一頓,國際知名生技廠 總監 Thomas 羨慕地表示,這在他的國家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到現在餐廳、酒吧仍然關閉,大家都還宅在家裡。

由於宅在家的時間變長,許多人每天一坐就是超過6小時(如在家工作、上網看盤、玩線上遊戲、看電視、開車等),「坐式生活」讓身體活動量減少,也讓全身關節感覺卡卡不適,成了沙發馬鈴薯。Thomas 說「我們要學習跟新冠病毒共存,重建另一種生活型態」。

要活就要動 重建防疫新生活

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便屬於久坐,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久坐一小時,就會讓全身硬梆梆、卡卡不靈活。「少動!肌力也會流失!」物理治療權威,前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技術科主任—林訓正院長指出,無論年紀,若臥床不動或很少動,都會造成肌肉流失,肌肉所乘載重量就會變少。一旦肌肉變少,無法分擔關節支撐的重量,就容易引起膝蓋等關節不適。根據美國營養學研究,年輕人只要28天不動,小腿就會流失約500克的肌肉量,健康老年人只要10天不動,流失量達1000克(註1)。因此,國外政府也大力宣導,即使在家也要每天運動才能維持健康。

林訓正院長建議,可從最基本的主動關節運動開始,負擔自我的肢體重量,如手臂繞圈、微蹲、側抬腿等,進一步增加啞鈴、彈力帶、重量訓練器材等阻力運動。中老年人通常重量會選擇比較輕、重複次數大概在15-20下左右,偏向肌耐力的訓練,但如果身體狀況較虛弱、還不適合的話,也可以先從走路、散步開始,或是像瑜伽伸展、簡單的肌力訓練,戶外運動若不能群聚,健走、跑步、登山也是好選擇。

重建運動習慣的過程中, Thomas表示,國外許多人都會使用擦的葡萄糖胺,不僅是運動族群的補充品,更適合當作銀髮族保養。

葡萄糖胺怎麼選?

如何選擇擦的葡萄糖胺?成份可選擇青邊貽貝等所提取的GAG(醣胺聚醣),另外擦的葡萄糖胺分為涼感型、溫感型兩種,涼感型會有深入的沁涼感,溫感型則有放鬆的溫熱感,兩者同樣是以補充 GAG,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喜好的類型,或是在每天使用過程中,早晚各採用不同的冷熱方式會更佳。

一場疫情教會我們的事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雖然是疫情下少數正常生活的平行時空,但許多人上班久坐、下班躺沙發追劇、或是半夜盯盤看美股的生活模式,其實跟國外防疫下的「坐式生活」沒兩樣。工作造成的坐式生活讓身體活動力下降,成為需要正視的健康問題。


林訓正 物理治療師 小檔案  國際防疫新生活要多動 擦的葡萄糖胺助保養

現任:運動・物理治療所 總院長

專長:骨骼肌肉疾病復健、運動傷害、疼痛治療、脊椎矯正治療、退化性關節疾病

學/經歷:

I.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 碩士

II.台大醫院 復健部 物理治療技術科 主任

III. 副總統醫療小組

                                                         IV.行政院長醫療小組 

註1: 六十大關「肌少症」 篩檢 -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www.rsroc.org.tw › news_detail

Translate this page。


【延伸閱讀】

過重當心退化性關節炎 建議使用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生殖醫學的進步,讓不孕夫妻有了一線生機,雖然不孕症原因很多,但是藉由對症治療,仍可讓不孕夫妻一圓求子夢。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結婚後,想要生孩子,但是卻一直遲遲都沒有消息,大約同房一年後就應該診治。男女都可能發生不孕症衛福部桃園醫院生殖中心主治醫師劉政賢表示,不孕症原因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進入忽冷忽熱的梅雨季節,讓你感到頭昏腦脹、心情鬱悶嗎?或不小心感冒已找上身,根據一篇2017年3月發表於《健康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感到寂寞的人所自述的感冒症狀比擁有較強社交網絡者來的嚴重。寂寞讓你覺得感冒更嚴重由美國萊斯大學研究者進行,以159位18~55歲的民眾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日前發表「台灣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其中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因為過勞而有自殘、自殺的念頭;精神科醫師呼籲,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要有敏感度,若是發現有異常,應積極帶孩子就醫診治,以免發生不幸憾事!學生不太會和家長說出壓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整理編輯/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生氣,少動肝火,這樣對身體不好喔!」肝臟是幫助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想要守住其正常機能,除了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飲食之外,似乎與本身脾氣好不好也有關係?而中醫常常講的「大動肝火恐傷身」,真有它的道理嗎?   保持身心舒暢 中國醫藥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