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土撥鼠模式研發 B肝康復有望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B肝治療出現新契機!台大醫院今(3)與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楊森藥廠簽約,將合作發展以「治癒」為目標的第三代B肝治療藥物。利用台大研究團隊研發的土撥鼠模式及小鼠模式,可望加速研究速度,預計約5年進入人體臨床實驗,10年完成上市。

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同為B型肝炎高盛行區,有80%以上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由B肝病毒所引起,台灣雖在1984年進行疫苗接種至今,帶原人數已大幅下降60萬人,但仍高達235萬名B肝帶原者。

台大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教授表示,B肝治療目前面臨最大的瓶頸,就是僅能抑制病毒,卻無法治癒;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率雖達90%以上,但治癒率卻不到5%。

新一代藥物開發,以「將肝臟中病毒DNA去除以達治癒」為目標,並運用台大獨步的「土撥鼠模式」進行動物實驗。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說明,由於B肝病毒不能感染小鼠,過去B肝研究必須在黑猩猩或病患身上直接進行;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1998年引進50隻北美洲土撥鼠,做為人類B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動物模式。

負責照顧與研究這群土撥鼠的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技正林琇玲表示,土撥鼠感染肝炎病毒後,病程與人類相似,短時間內會造成急性肝炎,甚至終身帶原並產生肝癌;同樣的病程,在人類身上需經20-30年時間,造成研究時間的浪費,土撥鼠則只需2-3年,大幅縮短研究時間。目前全台只有台大醫院擁有土撥鼠動物實驗模式,這群土撥鼠也將成為未來B肝治療研究的重要關鍵。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73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大環境中形形色色電子娛樂如電腦、電玩、手機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父母應盡早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健康有所幫助,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並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許多東部民眾總得前往西部醫院尋求治療,未來不用再舟車勞頓,花蓮慈濟醫院細胞治療計畫案已於108年8月22日獲衛福部核准,拚出全台第三張細胞治療許可,也是花東第一家通過細胞療法核准使用的醫療機構;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其合作的尖端醫亦通過GTP訪查,可開始執行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62歲的趙寶蓮是得憶園最資深員工,民國74年經考試進入彰基服務,28歲的她擔任門診助理員一職,服務至103年辦理退休,當時57歲,剛陪伴完失智的慈母走完最後一程。失智症中心成立據點時,邀請她進入據點服務,服務失智長者與家屬們,她欣然同意,並毅然決然提早申請退休、再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最新調查指出,卵巢癌發生率在近10年增長1.1倍,位居國人女性癌症死因第8位。卵巢癌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症狀常被當成腸胃疾病,許多患者發現罹癌時大多數已到3B或3C轉移擴散了。醫界建議,婦女抹片檢查可加做骨盆超音波及抽血檢驗卵巢腫瘤指數,以利早期發現,已經罹癌的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