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最新調查指出,卵巢癌發生率在近10年增長1.1倍,位居國人女性癌症死因第8位。卵巢癌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症狀常被當成腸胃疾病,許多患者發現罹癌時大多數已到3B或3C轉移擴散了。醫界建議,婦女抹片檢查可加做骨盆超音波及抽血檢驗卵巢腫瘤指數,以利早期發現,已經罹癌的患者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

 

中醫師陳瑞聲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因確診不易,不少人突然得知罹癌,第一時間都難以接受。癌症目前主流治療以化療、標靶治療、放療為主,其所產生的副作用會造成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嚴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想減輕患者痛苦的唯有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化療標靶藥物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

 

陳瑞聲指出,若癌症發生轉移擴散,至今發明的藥物還是無法有效治癒,只能持續依賴化療標靶控制,化療藥物能殺死癌細胞,但也易傷及健康細胞,當傷害到關係人體免疫系統的骨髓造血細胞,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黏膜被破壞受傷,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許多癌友就是因此身體日益虛弱,最後引發敗血症或大量出血而亡,因此癌症死亡人數連續37年成長居高不下。

 

針對化療引發骨髓抑制副作用,西醫的因應方式為,白血球不足就打生長激素;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就輸血,但由於沒有針對修復骨髓黏膜及恢復骨髓受傷造血細胞功能,所以補充後很快就消耗完。

 

然而若接受化療期間,懂得善用中醫輔助,如服用護髓解毒湯,減輕骨髓及黏膜再受化療傷害,維護自體免疫功能運作,這樣產生的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對身體才是真正有用,與白血球不足就打生長激素不同,打生長激素副作用並沒有消失,一旦消耗完就需要再補充,兩者間有區別。

 

中醫護髓解毒湯為中草藥,不會與化療藥產生衝突,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修復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減輕8成副作用及骨髓抑制的發生,避免累積每1次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減少感染敗血症的發生,增強化療藥效,增加血小板可防止黏膜破裂大量出血,快速修復傷口。

 

陳瑞聲呼籲,抗癌之路沒有捷徑,患者應全力配合西醫抗癌治療,同時透過中醫輔助,提升抵抗力,降低癌症化療副作用,為身體打好長期抗癌的基礎。只要有足夠體力撐過整個化療療程,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等待新療法問世,重拾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相信很多人擔心大腸鏡檢查所造成的疼痛感,遲遲不敢就醫,甚至痛到受不了檢查到一半喊卡!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如果擔心疼痛感,可以考慮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即在檢查前施打麻醉劑,並在睡眠中進行檢查,不用擔心過程中的不適感,如有需要可以在安排檢查時詢問醫師。 ...

閱讀詳情 »

簡單豐足》放下雞排,回頭是岸!預防代謝症候群「養生不養病」 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提到一個好消息,科學家已經發現,基因的遺傳指令是可以被改寫的。不是祖先怎樣、父母怎樣,你就一定會好命或者是歹命。自己的生活態度,你的想法、看事情的角度,更大一部分地決定了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許多人家裡都備有眼藥膏,因質地較黏,除了適用於眼疾,還有網友推薦用來治療傷口、痘痘等,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眼藥膏多半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前者具有殺菌效果,但劑量較低、療效有限,並不適合外傷使用。 醫師表示,眼藥膏成分可分抗生素,含類固醇及含其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牛津AZ疫苗即將在台灣施打,除優先順序醫事人員接續接種外,即將增加東京奧運運動選手也列入優先施打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與18歲以下等不可施打外,急性感染病人也建議暫緩施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牛津AZ疫苗仿單中列出3項不可施打條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