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最新調查指出,卵巢癌發生率在近10年增長1.1倍,位居國人女性癌症死因第8位。卵巢癌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症狀常被當成腸胃疾病,許多患者發現罹癌時大多數已到3B或3C轉移擴散了。醫界建議,婦女抹片檢查可加做骨盆超音波及抽血檢驗卵巢腫瘤指數,以利早期發現,已經罹癌的患者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

 

中醫師陳瑞聲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因確診不易,不少人突然得知罹癌,第一時間都難以接受。癌症目前主流治療以化療、標靶治療、放療為主,其所產生的副作用會造成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嚴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想減輕患者痛苦的唯有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化療標靶藥物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

 

陳瑞聲指出,若癌症發生轉移擴散,至今發明的藥物還是無法有效治癒,只能持續依賴化療標靶控制,化療藥物能殺死癌細胞,但也易傷及健康細胞,當傷害到關係人體免疫系統的骨髓造血細胞,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黏膜被破壞受傷,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許多癌友就是因此身體日益虛弱,最後引發敗血症或大量出血而亡,因此癌症死亡人數連續37年成長居高不下。

 

針對化療引發骨髓抑制副作用,西醫的因應方式為,白血球不足就打生長激素;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就輸血,但由於沒有針對修復骨髓黏膜及恢復骨髓受傷造血細胞功能,所以補充後很快就消耗完。

 

然而若接受化療期間,懂得善用中醫輔助,如服用護髓解毒湯,減輕骨髓及黏膜再受化療傷害,維護自體免疫功能運作,這樣產生的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對身體才是真正有用,與白血球不足就打生長激素不同,打生長激素副作用並沒有消失,一旦消耗完就需要再補充,兩者間有區別。

 

中醫護髓解毒湯為中草藥,不會與化療藥產生衝突,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修復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減輕8成副作用及骨髓抑制的發生,避免累積每1次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減少感染敗血症的發生,增強化療藥效,增加血小板可防止黏膜破裂大量出血,快速修復傷口。

 

陳瑞聲呼籲,抗癌之路沒有捷徑,患者應全力配合西醫抗癌治療,同時透過中醫輔助,提升抵抗力,降低癌症化療副作用,為身體打好長期抗癌的基礎。只要有足夠體力撐過整個化療療程,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等待新療法問世,重拾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常見暖冬現象,民眾冬日裡時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的適應力及對血壓的調控能力差,血壓容易波動,很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9歲的潘其鈞是科技大廠工程師,並育有2名可愛的女兒,原本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7年前,不菸、不酒、不吃檳榔的他,竟確診鼻咽癌二期,經過治療又復發,醫師宣告5年存活率不到3成。不菸不酒 竟罹鼻咽癌「怎麼會是我?」潘其鈞說,得知罹癌當下,讓他十分受挫,害怕無法陪伴女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逐漸轉冷,大多數人只會注意心血管及腦中風問題,但下肢動脈阻塞,也就是腳中風,卻是常見但易被忽略的疾病。蘇珉一醫師說明,老菸槍、肥胖、老年、缺乏運動、高血壓、糖尿病、或是洗腎病患是高風險族群。一腳較冰冷、傷口久未癒 是腳中風前兆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珉一表示,台東因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 舉杯喝水在常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動作之一,但對於腦中風患者來說,卻相當困難。有一名年長女性被家人發現越來越不愛喝水,甚至連杯子都舉不起來,相當異常,帶其就診後,才知道她罹患腦中風。缺血時間久 腦細胞壞死率高收治這名年長女性的羅東博愛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薛懷正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