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暖冬別大意! 高血壓當心溫差衝擊

暖冬別大意! 高血壓當心溫差衝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年常見暖冬現象,民眾冬日裡時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的適應力及對血壓的調控能力差,血壓容易波動,很可能因此而猝死,要非常小心。

不論春夏秋冬 都應注意氣溫變化

高血壓患者要非常注意溫差的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李修豪醫師指出,不論春夏秋冬,高血壓患者都應注意氣溫,多添衣物或調整空調,讓自己處於適切溫度的環境裡,避免交感神經因溫差而趨於活絡,引發心血管併發症。除了交感神經的影響,脫水也會造成血液凝結,因此建議患者除了長時間活動時要少量多次的補充水分,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也應適量飲用溫開水,避免血液濃稠引發血栓,形成中風或心肌梗塞。

沒症狀難發現! 高血壓控制從定期監測做起

由於高血壓在出現嚴重併發症前,往往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所以,李修豪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若已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則應遵照醫囑服藥並搭配每天早晚量測血壓,才能即時監測治療成效或調整用藥。

目前臨床上針對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包括ARB(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CC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CEI(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由於每個人對用藥的反應都不相同,必須根據個別狀況調整藥物種類與劑量。李修豪說,藥物選擇除了必須有效控制血壓,近年來開立血壓用藥也越趨重視便利性,像是長效型及複方藥物的選擇,便可減少用藥次數及顆數,幫助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

生活習慣搭配服藥 決勝高血壓持久戰

高血壓的控制與併發症預防是一場持久戰,按時用藥、留意外在環境影響及改善生活習慣都是穩控血壓的必備功課。李修豪說,自己其實也是收縮壓12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現階段就是透過運動、飲食進行改善,讓血壓超過140/ 90mmhg的時間越晚來,延後必須透過藥物控制的時間。

針對已經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李修豪建議,除了定時服藥監測外,更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蔬果、避免菸酒、控制體重及維持每週3至4次、每次40分鐘的運動習慣,將血壓降至理想值後,也可與醫師逐步討論慢慢減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9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本文導讀:薏米也被稱之苡米、苡仁,是一種普遍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食用的一種食物,還有在中藥上它也是一種常用的。它性味甘淡微寒,對於清熱排膿,健脾去濕等都有著很好的功效。 薏米中含有一種成份,叫做薏苡仁酯,這種含量可是具有很高的滋補作用,還有有著很好的保健之功效。在醫學裡薏苡仁酯還被稱之為一種很好抗癌...

閱讀詳情 »

以前一直以為痛風是種老年病,只有上高歲數的人才會得上。近期隨著身邊患痛風的同事逐漸的增多,忽然意識到原來痛風在白領人群中也如此的普遍。痛風逐漸的低齡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有什麼辦法有效的預防痛風發作嗎?小編來給你介紹幾招。 限制嘌呤(又稱普林)攝入量 每日應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急性發作期...

閱讀詳情 »

  驗例:病例一,劉××,60歲。患類風濕關節炎4年,經服食花膠湯作藥膳食療,第一個月每周服3次,第二個月每周服2次。手指腫脹消失,彎曲、變形的指關節已可伸直,效果明顯。 病例二:陳××,女,55歲。患類風濕關節炎10餘年。雙手指關節、膝關...

閱讀詳情 »

從奈米等級看待癌症治療,最近又有一些新的發現,像黃金的奈米粒子注入到腫瘤細胞後,將有助於放大化療的成效,而來自蜜蜂毒液中的物質,也可以防止癌細胞的擴散。更讓人驚訝的是,其實細菌在 19 世紀就被人類發現也可以殺死癌細胞,其效果不比現代癌症療法差,科學家已經重新開始研究細菌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黃金奈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