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增2例確診前死亡個案 憂病毒恐怕5月初已在社區擴散

新增2例確診前死亡個案 憂病毒恐怕5月初已在社區擴散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名新冠病患確診前死亡,案3097在5月19日發病次日死亡,採檢今日確診,案3553在5月18日匡列居家隔離次日採檢,21日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今日確診;目前指揮中心統計,新冠確診演變嚴重肺炎共有233例,專責與隔離病房使用相當緊繃。


再傳2例確診前死亡個案 高齡感染確診前關懷須加強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死亡患者案3097,是80多歲男性,5月19日因咳嗽、發燒、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等症狀就醫,5月20日死亡,經採檢5月21日確診,家屬表示個案沒有萬華活動史,也沒有接觸確診個案。


陳時中持續說,死亡患者案3553,是70多歲男性曾接觸確診者,5月18日衛生單位匡列居家隔離,5月19日到醫院採檢,衛生單位電訪時自述無症狀,5月21日家人發現個案已經無呼吸心跳,當日宣告死亡,採檢今日確診,Ct值14;指揮中心證實,者案3553曾在5月初與確診病患共同搭乘遊覽車旅遊。


病毒擴散恐在5月初開始 案3553接觸確診者時間很關鍵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3553曾經在5月7日至8日參加旅行團,當時有42人共同搭乘1台遊覽車,因其中1人感染新冠肺癌,案3533匡列確診接觸者,死亡後確診家人沒有症狀,皆列為居家隔離,同車目前已有13人確診;由相關個案推估,此旅遊團群聚可能從5月初就已經開始。


接續出現確診前死亡個案 張上淳:高年齡層較容易出現


陸續出現確診前死亡個案,指揮中心專家資訊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此次社區疫情確診病患中,高年齡層比例比較高,多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潛在疾病,重症機率確實比較高,容易發生呼吸衰竭,增加死亡風險,個案數不斷增加,病患年紀比較大,發病沒多久過世,在國外也有出現類似狀況。


張上淳補充,目前整體3139例確診個案中,輕中度肺炎患者共161例,占總體約5.1,嚴重重度肺炎患者161例,也佔總體5.1%,嚴重肺炎發生呼吸衰竭共有72例,約佔總體2.3%,共有46人正在使用呼吸器治療,3人使用葉克膜治療;目前雙北醫療資源吃緊,重症治療病房使用率直逼上限。


雙北負壓隔離病房僅剩38床 集中檢疫所確保醫療能量


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雙北地區現在病患最多,病房調度相當吃緊,統計至今日中午,雙北的專責病房有255床,負壓隔離病房僅有38床,無症狀、輕症、快篩陽性患者,目前都先收治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把醫院資源留給中重度患者,確保醫療資源足夠。


張上淳補充,目前新確診在醫院治療,多是檢驗Ct值27以下,跟過去境外移入Ct值30以上很不同,現在每天確診個案很多,Ct值大於30發病超過10天就會解隔離,確診後沒有症狀與發燒就會下轉;陳時中也說,專責醫院應該會陸續建立起來,配合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希望能補足醫療能量。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疫情嚴峻! 李秉穎:憂最壞狀況1個月恐破千病例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許多年輕名人及偶像明星英年早逝的新聞頻傳,探究其背後原因,絕大部份都跟心臟和血管的疾病有關,例如心肌梗塞、心肌肥厚、瓣膜狹窄、心率不整、動脈先天異常、主動脈剝離、動脈瘤破裂等。由於心臟和動脈是人體至為重要的維生系統,一旦出了問題,往往來不及搶救而失去生命!預防勝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疫情進入至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出現6例不名原因感染個案,正式進入社區感染,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上午在接受廣播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從時間點來看,與華航諾富特事件關係較高,這可能是引發社區感染的傳播鏈。 李秉穎指出,這次不是台灣第1次社區感染,去年就曾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疼痛,對現在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不論是肌肉痠痛,更或者是跌打損傷等等,許多人可能抱持著去藥局買止痛藥吃,或者是吃普拿疼的想法,但止痛藥真的可以這樣吃嗎?甚麼是止痛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說,止痛藥有分為單純止痛、非固醇類消炎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乳癌位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2020年底衛福部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8年新診斷的乳癌病例高達16325人(含原位癌2,771位),每年則約有超過兩千名患者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超過40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因乳癌失去生命,乳癌已是婦女健康的頭號大敵!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