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萬泰集團ACT銀銅鈦濺鍍口罩 一分鐘滅活約1/3 COVID-19仿真病毒 二小時滅活90%以上的COVID-19病毒

記者李訢愷/新北市報導

萬泰科技今日(20日)贈送輔大醫院二萬片ACT銀銅鈦濺鍍口罩,該口罩由萬泰獨家技術ACT銀銅鈦濺鍍製作而成,萬泰科技與輔仁大學化學系合作實驗,發現該項技術所濺鍍的材料,表面產生大量自由基。同時亦與輔仁大學醫學團隊合作,以COVID-19仿真病毒進行實驗,將病毒放在ACT銀銅鈦濺鍍的材料上,約1/3的病毒於一分鐘後滅活,喪失感染力。除與輔大合作實驗外,萬泰科技亦將ACT濺鍍後材料送到復旦大學所設立的復達實驗室,結果顯示COVID-19病毒的滅活率超過90%。種種實驗結果皆顯示材料表面的大量自由基,可以高效滅活病毒。萬泰ACT銀銅鈦濺鍍材料已大量應用於口罩等防疫用品。

材料科學產生疫情新生機  銀銅鈦濺鍍技術  多實驗結果證實  滅活病毒效率高

濺鍍技術早已大量運用於半導體製程,但萬泰科技首創利用濺鍍技術,將銀銅鈦三種金屬原子濺鍍到織材上,而因為金屬原子間的氧化還原電位差,會在織材表面產生高密度自由基,當外界的細菌與病毒碰觸到織材表面的自由基後,細菌的細胞膜會被破壞而死亡,病毒外表的蛋白結構則會遭到破壞,而喪失感染能力。

萬泰集團ACT銀銅鈦濺鍍口罩 一分鐘滅活約1 3 COVID-19仿真病毒 二小時滅活90 以上的COVID-19病毒

從去年開始,萬泰大量把銀銅鈦濺鍍後的織材送到海內外具公信力的檢測單位測試,均顯示該織材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輔仁大學化學系的實驗結果亦在稍早出爐,發現該材料的確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同時輔大的醫學團隊亦將COVID-19的仿真病毒(病毒外在結構與COVID-19病毒相同,只是抽出其中的RNA)放在濺鍍後的布料上,發現一分鐘後約有1/3的病毒,因為表面的蛋白結構遭到破壞,失去活性而喪失感染力。

萬泰科技董事長張銘烈表示,萬泰科技與輔大團隊有系列的合作規劃,不只是由輔大團隊協助驗證ACT銀銅鈦濺鍍的抗菌抗病毒效果,未來,ACT銀銅鈦濺鍍材料亦會大量運用於輔大醫院防疫用品,如地墊、隔離簾等等。張銘烈進一步說明,不只是輔大團隊的實驗令人振奮,日前亦有將ACT銀銅鈦濺鍍後的材料送至上海復旦大學所設立的復達實驗室進行實驗,結果發現,COVID-19病毒接觸濺鍍後的材料,二小時就有超過90%的病毒滅活率,滅活後的病毒即喪失感染能力。

大量捐贈ACT銀銅鈦濺鍍口罩超過百萬片  銀銅鈦濺鍍材料大量運用於口罩等防疫用品  建立疫情防護網

疫情當前,萬泰ACT銀銅鈦濺鍍口罩銷路暴增,產能接近滿載,但基於全民防疫的企業社會責任,萬泰科技毅然決然捐贈輔大醫院二萬片萬泰ACT銀銅鈦濺鍍口罩,協助醫院防疫。

目前萬泰ACT銀銅鈦濺鍍口罩,已大量捐贈各醫院,除輔大醫院外,亦送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童綜合醫院等醫院、媽祖醫院,用於防疫。不只是醫院,萬泰科技也捐贈大型活動與各機構,如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110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內政部等,日前更加碼提供十萬片萬泰ACT銀銅鈦濺鍍口罩,至已產生院內感染的南印度瑟拉傑寺院,做為防堵寺院內群聚感染的具體解決方案。目前萬泰科技累計捐贈的口罩數量已遠超過百萬片。

除口罩之外,萬泰ACT銀銅鈦濺鍍材料亦廣泛運用在毛巾、襪子、手機套等日常用品,在目前台灣已有多處社區感染的情況下,希望協助鋪設更全面的防疫網。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聯亞疫苗的緊急授權EUA審查結果確定下午公布!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6)日中午接受廣播專訪時表示,聯亞疫苗的審查會已在昨召開,今下午2點會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至於面對追問結果是不是「通過」的好消息?陳時中只有搖了搖頭,堅持要到2點疫情記者會上才公布。 陳時中中午是接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有多可怕?在台灣,已經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長達39年,即使是最新的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腫瘤的有效反應率實際上也僅有2到3成,原因就在於癌細胞有辦法逃避免疫細胞的監控,而國衛院今(16)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癌細胞「逃脫機制」之一,並可以藉由修復被癌細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宅」在家,小小孩的一舉一動大人可要盯緊點!大林慈濟醫院急診近來就收治最小的斷指病人,一名年僅2歲的幼童,在家玩起大人的剃眉刀,沒想到意外切斷手指,斷在食指最後一節,嚇壞家人,由於血管太細對醫師有如大挑戰,整整花了3小時的顯微手術才接回血管和神經,所幸細心照護2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元旦起正式放寬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引發民眾格外關注自己是不是吃到「萊豬」,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進口肉品專區」今(16)日上線,台北市衛生局公告台北市豬肉原料進口(輸入)業者即日起都納入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必須揭露進口肉品的品名、來源國和自主檢驗報告等資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