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地瓜冰過再吃更好? 還有哪些好處你沒想到

地瓜冰過再吃更好? 還有哪些好處你沒想到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地瓜富含高纖維,升糖指數約55~70,並不像其他澱粉類動輒80、90,加上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澱粉類食物,因此適合拿來做輔助的減肥飲食,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米飯、白麵包等食物,但並不適合餐餐都以地瓜為主食。雖然地瓜與其他澱粉類食物相比,地瓜的升糖指數不是特別高,但其實肥胖與升糖指數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跟熱量有關。

「升糖指數」就是用來檢測食物吃進體內後對血糖升降值的影響。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在吃下去後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將多餘的糖分帶去細胞儲存,就會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所以才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升糖指數愈高的食物愈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使熱量轉變為脂肪,而升糖指數低的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就不容易變胖。地瓜屬於澱粉類食物,若是吃得太多還是會發胖。

選購地瓜6要點
1、選購地瓜時可選擇塊莖硬實,表皮平滑、乾燥,不會凹凸不平,以沒有裂痕或是斑點的最好。表皮皺皺的地瓜,有可能是採收時間較長,不新鮮了。
2、購買時要注意檢查一下地瓜的尖端,因為地瓜通常都會從尖端開始腐爛。
3、買地瓜時要挑豐碩、寬胖厚實的為佳,同時整體形狀要完整,避免選購遭受到外力壓迫而斷裂的。
4、太細長的地瓜纖維多,口感沒那麼好。此外,也要避免選購表面有過多芽眼的。
5、地瓜表面若有受傷,多是在收割時被機器傷到。受傷的地瓜比較容易腐爛,注意不要挑到。
6、不要選擇發芽的地瓜,因為地瓜的水分會被芽給吸收,口感會因而變差。

地瓜只適合當早餐或午餐 避免當晚餐
地瓜只適合早餐或午餐的主食替換,晚上消耗的熱量普遍較少,地瓜又含有糖分,所以建議避免晚上吃。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是痛風的人,更嚴禁在中午12點以後吃地瓜。另外,有糖尿病的人每天應該吃的地瓜量不能超過100公克,吃完之後1個小時內不應睡覺。

地瓜皮豐含維生素和礦物質 蒸煮地瓜連皮吃更健康
此外,地瓜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連皮一起吃,可選擇用蒸或煮的方式來料理,這樣會比較好入口。吃地瓜時要充分咀嚼過後再吞下去,每一口盡量要咬30下再吞,因為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刺激腦部的中樞神經,讓我們獲得飽足感,避免吃得過多,而且還能促進消化,達到整腸通便的功效。

地瓜冰過再吃 抗性澱粉可減少熱量吸收
如果喜歡吃烤地瓜,建議可以將烤好的地瓜放進冰箱,冰冰的吃,因為澱粉會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抗性澱粉的吸收率與消化率都比一般澱粉差,甚至可以降低消化率到42%,連帶地在熱量的吸收上也會減少約50%,比較不會引起血糖和胰島素升降,不論是對控制糖尿病或減少飢餓感都很有幫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沉默殺手肺腺癌 國際標靶治療新趨勢

把握學齡前評量黃金期 小一新鮮人入學免煩惱

乳癌腦轉移別放棄 標靶化療二合一提升存活4-5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5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柯欣妤報導)為了減輕照護者負擔,並讓長照服務「無縫接軌」,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及衛生局合作,推動「居家服務銜接照顧不中斷」,提供居家服務員的居家服務與居家喘息服務,到宅協助照顧者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及虛弱長者,使病人的居家照顧更加完善。住院、出院一樣累 照護不慎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有位林先生家住文山區,想要去中正區的醫學中心就醫,他因為車禍受傷而無法順利上下樓梯,為了節省計程車費,於是撥打119向消防局請求協助,但卻因不符使用條件被消防局收費1800元;其實,為因應就醫民眾不同需求,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已針對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推出「替代交通方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有位6歲的吳小妹,從幼稚園大班起,就開始出現輕微不自主清喉嚨、打噴嚏的症狀,升上小學後,因處於陌生環境,強烈的不安全感使心理壓力增加,導致症狀加劇,甚至干擾課業學習。起初父母以為只是過敏,直到病情沒有好轉,至兒童神經內科就診後,才發現原來寶貝女兒罹患了「妥瑞氏症」!不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正逐年增加!而自行施打胰島素對糖友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恐懼。為此,就有學者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其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不僅讓糖友的血糖更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