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哭鬧不停還吐奶 就醫診斷揪出腸套疊

孩子哭鬧不停還吐奶 就醫診斷揪出腸套疊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剛滿周歲的小華(化名),是個活力十足且食慾甚佳的可愛弟弟。日前晚餐後開始出現一陣一陣哭鬧的情形,安撫後雖然可睡著,但是過一陣子醒來又開始哭,間隔上1次哭的時間越來越短,家人以為孩子沒有吃飽肚子餓,但是餵奶卻吐出來不想喝,隨著時間的進展肚子竟漸漸開始發脹。

 

帶去小兒科診所就診,醫師打開尿布檢查才發現是暗紅色有如草莓果醬的大便,懷疑是腸套疊,馬上轉診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診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立即接受復位手術。所幸並無壞死,小華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出院後醫師再透過電子轉診平台為小華轉回原診所做後續的追蹤及健康照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醫師林昊諭表示,腸套疊俗稱大腸包小腸,即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阻塞,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腸套疊可能發生在大人或兒童身上,兒童的腸套疊好發在7個月到2歲之間,引起的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是沒有病灶導引點(leading point),如果是5歲以上兒童出現腸套疊,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道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的所造成的。

 

林昊諭說明,兒童的腸套疊初期會以間歇性腹痛表現,家長若無警覺,延遲就醫的話可能出現小腸缺血壞死的合併症,小兒科醫師若是看到含組織滲液的血便就會強烈懷疑是此疾病。

 

腸套疊的治療可以採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的方式。臨床上一般會先採用顯影劑灌腸復位的方法把小腸推回去,這種治療方式有8成的成功率,治療後約有10%復發機率。如果腸套疊已經合併血便症狀或灌腸復位失敗,就應該採取手術治療,手術復位後需確認小腸有無壞死或需要切除之情形。以往手術治療之後約有3%復發機率,現在加上固定手術可減少復發率。此外,年紀大的兒童如果發現病灶導引點存在時,宜直接採取手術探查的方式治療。

 

林昊諭提醒,家長平時需注意小兒如果出現間歇性哭鬧不停,吐奶肚子脹的症狀時,請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女人究竟吃什麼更健康?其實合理膳食很關鍵,應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工作的強度,把食物量化、個體化。這是飲食的軟科學。體重決定量化---吃多吃少,個體化就是強調平衡膳食。食物的多樣化,才是健康的源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女性最需要的幾大養生食物吧:   優格、優酪乳:潤腸補鈣 優格、優酪...

閱讀詳情 »

紅糖的8個妙用 美白+補血 紅糖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他命、氨基酸,它不僅可使皮膚光滑魅力,還可促進日曬皮膚的新陳代謝。如果想要改變臉色、想要享受甜蜜蜜的健康關懷,那麼建議你來嘗試一下紅糖吧。   紅糖兩用美白祛斑+補血養顏 紅糖排毒滋潤的這種特殊作用,主要得益於它的天然成分。研究發現,甘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中風是造成老人身心障礙的主因,最新一期台灣醫誌刊登「台灣中老年人慢性期中風患者身心健康之退化狀況」,結果發現,多數慢性期中風患者身心健康指標的退化情況,並未比無中風者明顯;顯示老化才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因。這項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台灣中老年中風患者身心健康退化,研究小組分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為了方便民眾了解全民健保事前審查案件的審查進度,健保署首推網路查詢系統,只要透過讀卡機和自然人憑證,就可以在家上網查詢進度,快速又方便。一般民眾的醫療,大多先由醫療院所提供服務,事後再向健保署申請費用。但是有些藥品、醫療器材或手術,如骨髓移植、人工膝關節、各種癌症標靶藥物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