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型男大叔如廁久久 竟是攝護腺肥大纏身!

型男大叔如廁久久 竟是攝護腺肥大纏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建華(化名)年過六十依舊帥氣,是位身材逆天的型男大叔,但他卻有個難以啟齒的困擾!兩年前開始出現頻尿,小便滴滴答答尿不乾淨,且半夜睡覺會狂跑廁所,讓他常常感到睡眠不足。建華礙於面子選擇隱忍不就醫,但最近發現尿不太出來,甚至尿尿有血跡,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泌尿科醫師檢查確診為「攝護腺肥大」,最後安排尿道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排尿大幅改善,終於讓他能一覺到天明,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

中年男性排尿困難 恐罹患攝護腺肥大   

馬偕醫院泌尿科李致樵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是男性常見的問題,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且好發率會隨著年紀增長,統計顯示近九成90歲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攝護腺位於膀胱開口處的尿道周圍,當男性到了40歲以後,攝護腺受到男性荷爾蒙影響開始組織增生,攝護腺體積會逐漸變大,慢慢地擠壓尿道造成狹窄,最後就會導致下泌尿道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漏尿或排尿不順等問題,甚至會產生血尿及排尿困難的現象。

李致樵醫師補充,攝護腺肥大為人體自然的變化,但其他危險因子也會影響攝護腺肥大的速度跟體積,包含遺傳基因、種族、後天環境及體內性荷爾蒙的平衡等等,造成每位男性攝護腺增長速度跟體積會有所差異。另外,攝護腺的體積大小與症狀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可能患者的攝護腺體積很大,但卻沒有出現明顯臨床症狀。

中期攝護腺肥大治療以藥物為主 晚期建議手術治療

李致樵醫師說明,針對早期攝護腺肥大治療,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例如睡前減少喝水及喝水速度放慢等,同時要定期追蹤檢查,應該可以改善症狀。而中期患者則會給予藥物治療(例:甲型交感阻斷劑、5a還原酶抑制劑...等)改善排尿問題,若長期藥物控制不佳,造成嚴重或晚期攝護腺肥大時,則建議使用手術將攝護腺進行部分刮除治療。

李致樵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除了傳統的經尿道電燒攝護腺刮除手術外,目前多以經尿道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為主,藉由雷射去除攝護腺肥大組織,相較傳統刮除手術更為安全,並可明顯降低手術出血量及縮短恢復時間,減少併發症及副作用發生。

定期健檢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保養攝護腺無煩惱

李致樵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是每位男性都會有的問題,若無妥善治療會影響生活品質,所以一旦有排尿困難,應立即尋求專業的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為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應每年定期接受抽血檢驗、攝護腺癌症指數(PSA)及肛門指診檢查。另外,平時養成良好生活作息,避免過度攝取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就能確保排尿順暢,讓你一夜到天亮。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經常熬夜加班的王小姐,原本是小鳥胃的她,食慾卻越來越強,半年後胖了10公斤,王小姐的案例,也是多數上班族的煩惱,為何熬夜會使食慾大增?因為夜晚睡覺時,體內會分泌一種由「脂肪細胞」所產生的化學物質──瘦體素(Leptin),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吳皓宇營養師說,瘦體素可抑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國內自2007年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另1例為2011年自美國境外移入。疾管署提醒,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民眾應避免接觸野兔、囓齒類等野生動物,著長袖衣褲或使用驅蟲劑以避免受節肢動物叮咬,如有出現高燒...

閱讀詳情 »

2021.09.10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9月10日為止,已經有83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7例新冠肺炎個案,分別是2例本土與5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增加1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本土個案都與新北市Delta群聚初步判定無關,感染源持續追查中。 ▲9月10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