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內發現首例兔熱病 慎防節肢動物叮咬,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國內發現首例兔熱病 慎防節肢動物叮咬,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國內自2007年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另1例為2011年自美國境外移入。疾管署提醒,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民眾應避免接觸野兔、囓齒類等野生動物,著長袖衣褲或使用驅蟲劑以避免受節肢動物叮咬,如有出現高燒、寒顫、淋巴腺腫、癒合緩慢潰瘍疼痛、咽頭炎、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國內首例兔熱病 60多歲本國籍男性

疾病管制署表示,該名個案為居住南部地區的60多歲本國籍男性,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潛伏期間無國內外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家中無飼養寵物,住家附近有草叢及魚塭,同時有野貓出沒。個案因發燒、寒顫、腹瀉等症狀至某醫學中心就醫,血液培養之菌株經基因定序與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高度相似,於8月24日通報,經血清二採抗體檢驗陽性確診。個案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同住者3人及醫院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

衛生及環保單位已前往個案住處周邊進行環境評估及消毒、完成附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並衛教民眾避免接觸家畜及野生動物、定期進行住處環境檢查消毒及滅鼠工作,另也督導通報醫院完成病房環境及實驗室消毒作業。

兔熱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

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宿主包含野生動物、家畜及多種的硬蜱,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病原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及魚類之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5天,亦可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傳染途徑多元,人類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叮咬而感染,也可經由接觸受感染動物組織、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或吸入受汙染的空氣而感染。目前沒有人傳人病例報告,實驗室職業暴露及從事野外活動者為風險族群。

避免生食野生動物 出現異常速就醫

疾管署提醒,民眾應避免接觸野兔、囓齒類等野生動物,也應避免生食野生動物或畜肉,著長袖衣褲或使用驅蟲劑以避免受節肢動物叮咬,處理動物屍體時,需佩戴口罩、防水手套,避免接觸或生飲受汙染的水。如出現高燒、寒顫、淋巴腺腫、病原侵入部位出現癒合緩慢潰瘍疼痛、咽頭炎、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延伸閱讀】

擦的葡萄糖胺是什麼 它能幫助筋骨靈活軟Q嗎?

老婦腰酸背痛以為骨折 竟是甲狀腺癌轉移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糙米是收割後的稻米,只除去不可吃的外榖皮,比起白米含有更多的營養,包括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維生素K、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糙米的維生素E可以對抗自由基以防止老化;維生素K可以強健骨骼;膳食纖維則能增加腸胃蠕動、防止便祕。另外,糙米的熱量比白米少,且所需消化時間較長,又因糙米口感較粗硬需細嚼慢嚥...

閱讀詳情 »

德國營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各種情緒的產生與當時大腦某些物質濃度的高低有直接關係。愉快的情緒,往往與大腦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有關;而不愉快的情緒,則與大腦內的右甲腎上腺素增加有關。很多食物都可對大腦內的羥色胺和右甲腎上腺素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葡萄含有一種能幫助大腦產生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不但能促...

閱讀詳情 »

納涼無非空調、風扇、自然風三種,但是,有的人空調吹著就感冒了,有的人一覺醒來腰酸肩膀痛。教你如何正確納涼:有的人空調吹著就感冒了,有的人一覺醒來腰酸肩膀痛,問題就出在納涼方式上。吹風扇則適宜選能搖頭的。如果電扇直接對著頭頸部吹,頭皮溫度下降,反射引起腦血管收縮,腦血流也隨之減少,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