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因檢測+影像檢查 乳癌無所遁形

基因檢測+影像檢查 乳癌無所遁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歲剛退休婦女,其妹於日前發現罹患晚期乳癌,她擔心自己也「中獎」,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0.5公分的早期乳癌;另一名45歲職業單身婦女,姊姊有乳癌病史,她進一步做新一代顯影劑乳房攝影檢查,竟也發現許多微小乳癌。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及風險評估軟體可得知乳癌風險,搭配優良的影像檢查定期追蹤,能及早發現零期乳癌,免於切全乳、打化療的痛苦。

乳癌發生率排名第3 日增32人

近年來,國內乳癌發生率逐漸攀升,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總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排名首度躍居十大癌症第3名,平均每天有32人罹患。

年紀、基因是關鍵 45歲後為高峰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乳房放射科主任周春平指出,老化與遺傳基因是乳癌的主因,國內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婦女,而停經前後更是高峰期;若有乳癌家族史風險增加2至3倍之多。另外,乳腺細胞越密集者、過量食用雌激素食物,以及過量飲酒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越高。

BRCA1、BRCA2基因檢測 1成有乳癌

周春平主任進一步說明,正常人都帶有抑制乳癌基因BRCA1、BRCA2,若BRCA1、BRCA2發生基因突變,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據統計,國內每10名年輕或高風險家族史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發生BRCA1、BRCA2基因突變,透過抽血、口腔黏膜、唾液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突變無法預防 基因檢測可預防

檢測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怎麼辦?周春平主任表示,基因突變無法治療,若是基因突變乳癌發生風險較高者,第一步應購買醫療保險,可提供日後較佳的醫療照顧,並降低經濟負擔;第二步要定期檢查追蹤,美國放射學會(ACR)建議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優良的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乳房檢查、核磁共振MRI、3D乳房斷層攝影、顯影劑乳房攝影等。

優良影像檢查 發現零期乳癌

周春平主任強調,早期小於1公分乳癌沒有任何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適合一般無乳癌風險的婦女,診斷約是乳癌第一期到第二期;而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的影像檢查則可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零期及第一期乳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多數病患不需要切除全乳及接受化療,得以保留乳房與頭髮等女性特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妳大姨媽又來囉?」有的女性月經來潮時,會感覺乳房脹痛、下腹疼痛、頭痛等不適,甚至會有亂發脾氣、情緒暴躁等情況,經常會帶給朋友或家人困擾,彷彿置身在「同樣的痛苦深淵」或「不定時炸彈」中。中醫面對以上的經前症候群症狀,有什麼妙方緩解?來聽中醫師怎麼說。 經前症候群,代表體內某些臟腑出問題了 月經來潮時...

閱讀詳情 »

您的膝蓋勇健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相當驚人!想要擺脫膝關節炎威脅,民眾該怎麼做才對呢?專家表示,趁年輕時提早做好膝蓋保養,積極訓練腿部肌肉、提升肌耐力,就是預防膝蓋疼痛的好方法。 膝關節炎是軟骨磨損惹禍 過度旋轉關節、蹲下易加遽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長若是想要孩子轉骨長高些,可得要把握黃金期!就有位媽媽擔心兩個小孩長不高,到中醫科求診,醫師給哥哥小柴胡湯藥粉一天兩次,配合男轉骨方,妹妹則是給予乙字湯藥粉一天一次,配合女轉骨方;哥哥治療三個月後迅速長高3公分,過敏性鼻炎也好轉了,妹妹則是長高4公分,食慾極佳,現於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商企業遍布全球,更結合醫療力量溫暖全世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援助布局東南亞國家,與台商合作救治越南重症案例,獲得廣泛回響。寶成國際集團更擴大愛心幅員,與中國附醫合作啟動「一國一援助」國際醫療援助案,幫助緬甸罹患重難症的11歲女童小勒,來台接受跨專科團隊的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