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因檢測+影像檢查 乳癌無所遁形

基因檢測+影像檢查 乳癌無所遁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歲剛退休婦女,其妹於日前發現罹患晚期乳癌,她擔心自己也「中獎」,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0.5公分的早期乳癌;另一名45歲職業單身婦女,姊姊有乳癌病史,她進一步做新一代顯影劑乳房攝影檢查,竟也發現許多微小乳癌。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及風險評估軟體可得知乳癌風險,搭配優良的影像檢查定期追蹤,能及早發現零期乳癌,免於切全乳、打化療的痛苦。

乳癌發生率排名第3 日增32人

近年來,國內乳癌發生率逐漸攀升,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總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排名首度躍居十大癌症第3名,平均每天有32人罹患。

年紀、基因是關鍵 45歲後為高峰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乳房放射科主任周春平指出,老化與遺傳基因是乳癌的主因,國內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婦女,而停經前後更是高峰期;若有乳癌家族史風險增加2至3倍之多。另外,乳腺細胞越密集者、過量食用雌激素食物,以及過量飲酒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越高。

BRCA1、BRCA2基因檢測 1成有乳癌

周春平主任進一步說明,正常人都帶有抑制乳癌基因BRCA1、BRCA2,若BRCA1、BRCA2發生基因突變,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據統計,國內每10名年輕或高風險家族史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發生BRCA1、BRCA2基因突變,透過抽血、口腔黏膜、唾液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突變無法預防 基因檢測可預防

檢測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怎麼辦?周春平主任表示,基因突變無法治療,若是基因突變乳癌發生風險較高者,第一步應購買醫療保險,可提供日後較佳的醫療照顧,並降低經濟負擔;第二步要定期檢查追蹤,美國放射學會(ACR)建議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優良的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乳房檢查、核磁共振MRI、3D乳房斷層攝影、顯影劑乳房攝影等。

優良影像檢查 發現零期乳癌

周春平主任強調,早期小於1公分乳癌沒有任何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適合一般無乳癌風險的婦女,診斷約是乳癌第一期到第二期;而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的影像檢查則可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零期及第一期乳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多數病患不需要切除全乳及接受化療,得以保留乳房與頭髮等女性特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 圖片來源toutiao 下同)身體各部分都是相連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會是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一起來看下指甲變化帶來的健康「預警」吧!   白色斑點 胃腸不適,貧血,營養不良 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診是營養不良還是缺乏微量元素,然後在食物中補充相應營養。 有小凹窩 濕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智慧報導)一名50歲的男性水電工吳先生,多年前因手部關節腫痛就醫,原以為是工作引起的筋骨痠痛,吃一般消炎止痛藥卻無效,後來確診,竟是較少發生在男性身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後續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雖可幫助控制病情,但他從小就懼怕打針,每次只要看到針頭就「皮皮剉」,所幸,醫師評估改...

閱讀詳情 »

鼻子位於臉部中央,最受人注意,是一個人的重要特徵。鼻腔為一頂窄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徑的不規則狹長腔隙。前鼻孔與鼻腔之間的部分叫鼻前庭,鼻前庭覆蓋著皮膚,上面生長著許多長短不一的鼻毛,並富有皮脂腺和汗腺。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人體每天吸入近1萬升空氣,鼻毛就是呼吸道的第一關。當人呼吸時空氣通過鼻腔,空...

閱讀詳情 »

相信經常用電腦的朋友們經常會有一種“手,不是手”的感覺,那可能是因為你的手變成了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這可怎麼辦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文章吧! 1、常用滑鼠的人需要預防和治療,不僅僅可以通過保持正確的坐姿或是變換滑鼠位置來得到緩解,恰當地穴位按摩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