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加器捐來源 心臟停跳兩分鐘可器官移植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器官捐贈風氣有待加強,許多病患等不到器官而死;為此,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初步研議,未來經過兩位專科醫師判定死亡已不可避免,並撤除維生設備後,只要心跳停止2分鐘,就可摘取器官移植。

「無心跳器官捐贈摘取準則」是由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負責。柯文哲指出,,不少患者有意願捐贈器官,卻因不符合腦死判定程序,而無法遺愛人間。

例如,一名研究生因躁鬱症跳樓,被送至急診室,緊急輸血1萬6000cc,骨盆腔全碎,家長瞭解孩子已經救不回來,願意捐贈器官,但研究生並未腦死,不符合現行腦死判定程序。

國內長期以來,器官捐贈數與等候移植人數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除了現行經腦死判定的捐贈外,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考慮以心臟停止跳動後進行捐贈作業的可行性。

為此,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將在2月22日下午邀集專家學者,針對「無心跳捐贈」摘取器官的準則,進行討論。希望為器官捐贈開闢新來源。

在準則中初步規劃,只要經兩名相關專科醫師確定為生命末期、死亡已不可避免,並在家屬同意下,撤除維生設備,如果心跳停止2分鐘之後,即可摘取器官。

由於國內器官捐贈目前需經過兩次腦死判定,而國人捐贈風氣又有待推廣,以致每年平均有近8000人等候器官移植,但捐贈者相當少,去年不到200人。

柯文哲說,以國外的經驗來看,實施無心跳器官移植後,約有8%至25%的換腎者可以接受無心跳的腎臟移植,對於急需換腎的病患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98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image.baidu.)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因為身體的器官組織均需要充裕的養分與足夠的氧才能正常運作,血液循環正是扮演輸送的角色,一旦血液循環差,器官組織得不到適當的補給,自然會功能下降。根據研究,人體的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系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功能減緩。 30至40歲下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89歲的袁伯伯,罹患攝護腺癌晚期,且反覆復發必須住院,但他希望有尊嚴離開,不願再接受無效治療;北市聯醫社區安寧團隊,讓袁伯伯在家安寧照護,提供醫護人員親自到家訪視、24小時電話諮詢,讓袁伯伯無牽掛的走完最後一哩路。 病人希望在家善終 據統計,國內高達95%的重症病人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身心障礙兒童常常滿口蛀牙,甚至有牙周病;國內最新調查更發現,在早期療育機構兒童,平均蛀牙2顆、健康牙齒只有14顆。醫師表示,身心障礙兒童無法自己刷牙,又容易抗拒潔牙,是造成蛀牙的主因,建議幫助潔牙前,可先進行口腔減敏感按摩,讓病童好好接受潔牙。   健康牙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40歲的王先生,3年前確診罹患鼻咽癌第4期,腫瘤長達4公分且包覆頸動脈,不但無法手術,也不適合持續放療、化療,在台只能等死。他輾轉到日本進行免疫細胞療法,從此赴日接受治療,經過第一輪治療後,腫瘤大幅縮小30%。但此療法在台未合法,他只能到日本尋求一線生機,並且期望衛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