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

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從事零售業的姚小姐,因為業績壓力大,心情不好就靠吃「減壓」,櫃子翻開也是滿滿的零食,毫不忌口,加上因為討厭流汗,所以也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重一度飆高至90公斤,BMI高達35,兩年前淋浴時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經醫師診斷為二期乳癌,所幸在丈夫支持下,積極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但已經對她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BMI大於25 增17%罹乳癌風險

肥胖是現代文明社會普遍的問題,也是婦女朋友要戰勝的敵人,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偏好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造成體內脂肪細胞堆積,漢堡、炸雞、蛋糕等高油脂食物不僅會讓體重上升,也會增加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進而刺激乳房細胞生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研究指出,婦女BMI如果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就會增加17%,而BMI越高,風險越高,當BMI大於30,風險就會增加37%;BMI大於35,風險將增加近6成!國民健康署呼籲,婦女朋友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遠離肥胖,就是遠離乳癌!

低脂減糖、規律運動 預防乳癌找上門

研究顯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至4成,女性每週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即便已經罹患乳癌,肥胖的病人亦被發現比身材苗條的病人預後更差,復發機率也較高,國民健康署呼籲,肥胖是婦女健康大敵,低脂減糖、規律運動,就是最有效預防乳癌的方法。

二防一要 幫助人生逆轉勝

防治乳癌三要素,不外乎二防一要,年輕時就要預「防」,飲食均衡,維持健康體位;此外,45歲起開始攝「防」,45~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有助發現微小病灶,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接受治療;篩檢結果為陽性者則「要」速速回診、定期追蹤,切勿諱疾忌醫。

癌症登記數據顯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表示約每13位女性即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乳癌,而這一位婦女可能就在你我身邊,國民健康署提醒婦女朋友,「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謹記口訣,立即行動,戰勝乳癌不是夢。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救人無數的 52歲的空勤總隊吳教官,以往並沒有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某日待命時卻突然嘔吐、伴隨左胸劇烈疼痛送醫急救,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他的心臟仍停擺將近2個小時,經葉克膜治療、裝設心臟支架後才順利脫離危機。 心跳2小時失去功能 只能靠CPR、葉克膜、心導管保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老了以後吃飯都會卡飯粒,口水也不自主流下來,算不算是中風症狀?醫師表示,許多病患都會針對上述問題憂心忡忡,但經過檢查,這些患者手足都有力,說話清楚,食物也可以吞嚥,並非一般腦中風,綜合上述症狀,判斷是顏面神經麻痺,建議中西醫搭配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年紀大、高血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約70歲的陳姓婦人聲音低沉沙啞,近半年在用餐跟喝水的時候經常容易嗆咳,到院檢查才發現雙側聲帶嚴重萎縮。另一名65歲的許姓男子在接受下咽癌的化療後,聲音沙啞,又因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住院治療,經內視鏡檢查發現病患單側聲帶明顯萎縮。兩位患者接受聲帶自體脂肪注射術治療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醫師,我有心臟病,還能不能有機會懷孕?」隨著先天性心臟病照護的進步,有愈來愈多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順利轉大人,其中不乏育齡婦女,懷孕相關照顧也成為重要的課題。 孕前評估對心臟病患者非常重要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兒童心臟科傅俊閔醫師提到,日前一名患有法洛氏四重症的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