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夏季偏頭痛來找碴 誤認長輩只怕冷營養師曝「室內中暑」個案增

台灣將近有150到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夏天更是「偏頭痛」的好發季節。尤其今年夏天,全台氣溫飆升,民眾冷氣也跟著吹不停。由於室內空調通常開到26度,與室外38度的高溫,溫差高達12度,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鄔定宇解釋,「一旦室內外溫差到10度以上,頻繁進出就容易引發頭痛」。除了偏頭痛,國內網路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夏季常發生的「中暑」很容易與「肌肉緊縮型」的頭痛混淆,老人、小孩為中暑高危險群,假設沒有及時察覺,很可能會有致命危機!

 「中暑」、「鼻發炎」、「腦出血」頭痛位置大不同

約有三成的人頭痛是「偏頭痛」引起。鄔定宇強調,「很多人以為偏頭痛只痛一邊,這是很常見的誤解!其實偏頭痛也有可能整個頭都痛。」偏頭痛通常是搏動性的頭痛,會感覺血液脈搏有「砰」、「砰」的感覺。鼻竇發炎也會造成頭痛,常伴隨呼吸道感染的現象,像是流鼻涕。比較容易發生在鼻子、上顎部、耳朵後方有脹滿感,甚至是額頭。

 當發生「警訊型頭痛」,代表可能出現嚴重的疾病,例如:動脈瘤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或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患常常前一秒沒有症狀,下一秒疼痛指數就到10分以上,鄔定宇說:「有人形容這個就是叫做『被雷打到的那種頭痛』。」當在做一些施力運動後,突然產生這樣的頭痛,就必須非常小心!「肌肉緊縮型頭痛」也是常見的一種,容易跟「中暑」混淆,當壓力出現時,頭痛就會發生。而中暑的頭痛,通常發生在太陽穴跟後腦杓,受到身體散熱系統出問題影響,皮膚摸起來會有濕冷的情況。

夏季偏頭痛來找碴 誤認長輩只怕冷營養師曝「室內中暑」個案增圖/TVBS提供

「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 長輩吹電扇沒流汗仍「中暑」!

營養師宋明樺訪視居家個案時,遇過一些兒女因認為老人家怕冷,加上要節省電費,要求外籍看護晚上11點之後才能開冷氣,白天只能開電風扇。由於電風扇吹出來都是熱風,加上室內循環又不好,有些老人家就因室內中暑而送醫。宋明樺表示,相較於一般人,老人家體內水分較少,再加上他們的腎臟退化,對於電解質調控較年輕人遲鈍,在室內雖然沒有流汗,但皮膚仍會滲透汗液,造成電解質失衡,就更容易中暑。

小孩體溫升高速度快大人「4倍」 中暑難察覺!

 有研究發現5歲以下的小朋友,溫度升高的速度是大人的2-4倍,在一樣的溫度下,如果大人升高0.1度,小孩就升高0.2-0.4度。因為小孩的基礎代謝率比較快,產熱多,再加上汗腺不發達,熱適應能力較差等因素,比大人更容易中暑,當出現嚴重的熱中暑,死亡率可以高達30%。鄔定宇提醒,當小孩身體很熱卻沒流汗、身體熱但手腳冰涼,或身體冰涼但手腳熱、昏昏欲睡或煩躁不安、頭暈想吐,以及有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趕快帶到陰涼處,如果出現意識改變的情況,就要立刻送醫!要了解更多「夏日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一到五下午2點,六、日晚間7點《健康2.0》,或訂閱《健康2.0》YT頻道➔https://bit.ly/2IBSoRr ,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夏季偏頭痛來找碴 誤認長輩只怕冷營養師曝「室內中暑」個案增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公布今(4)日新增2萬8420例本土病例,且中重症患者人數單日激增77例,寫下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同步公布最新的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除了中重症患者一律收治醫院之外,其餘無症狀、輕症的成人確診者要80歲以上才送醫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6到11歲兒童已經開始接種疫苗,家長最擔心孩子打完疫苗有副作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宣布,「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也已將小於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可由父母在手機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民搶快篩的當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指揮中心緊急採購的22家快篩試劑廠商中,竟有資本額僅200萬的「小吃店變生醫公司」,懷疑其中有利益輸送、黑箱作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正面回應,強調快篩試劑屬於緊急採購,將以「最後交出來的東西...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單日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昨又雙破新高,眼見疫情還會更高,回應地方近來一再要求「快篩陽=確診」,否則將拖垮醫療量能,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鬆口,針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陳時中表示,「5月中,有這個可能性」,要看行政程序和大家的意見,基本上討論已經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