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瘋運動不慎 恐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夏日瘋運動不慎 恐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熱血沸騰、最適合揮灑汗水的夏季又到了,相信許多上班族正準備相約三五好友到球場來一場精彩鬥牛賽,重拾過往籃球魂。有位28歲的王先生(化名),週末與朋友在球場廝殺時,過程中想起籃球明星的華麗特技,急欲挑戰高難度動作,便於躍起時旋轉360度後上籃,落地後「啪」的一聲,膝蓋立即痠軟無力,伴隨而來的是右膝疼痛、腫脹。緊急送醫後經X光檢查雖無骨折現象,但藉由骨科理學檢查及MRI核磁共振檢測後,確診為「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

假日運動員要注意 前十字韌帶斷裂恐引發惡性循環

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近期因運動傷害至門診治療的患者增加二成,大多是假日運動員,平常因缺乏運動而肌耐力不足,當做出激烈且高難度動作時,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踢足球、打棒球或籃球等運動,因跳躍時容易發生碰撞,導致本位感喪失,腳落地後上下半身呈現不同方向的旋轉,膝蓋遭受過大的反向扭轉力量,當超越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時,就可能發生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斷裂後,關節內會因為周圍的血管隨同韌帶一同斷裂而產生血腫,持續時間約2至3週。吳濬哲醫師指出,患肢因為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導致活動範圍受限,進一步影響肌肉群,若沒有好好治療恐導致股四頭肌萎縮,如果患處再受到二次傷害,可能引發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到來的惡性循環。

韌帶重建術可回復八至九成 PRP療法成為治療另一選擇

針對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吳濬哲醫師說明,初期先以冰敷或口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接著安排MRI核磁共振掃描確認斷裂的狀況。因韌帶無法以縫合方式進行修補,需要使用關節鏡進行韌帶重建術,建議於斷裂六週後進行最為恰當,利用人工韌帶或自體韌帶移植來代替前十字韌帶,術後通常能回復到原始韌帶的八至九成。 

吳濬哲醫師說,倘若非專職運動選手,也可於斷裂後六週內先穿著前十字韌帶護具保護患處,並以PRP療法作為治療方式,將自己的血液透過高速離心方式分離出血小板,再把血小板中所含的生長因子萃取出來注射至患處,讓患者重返正常生活,對患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治療選擇。

運動應避免多餘花式動作 積極復健免於後遺症產生

吳濬哲醫師提醒,民眾在進行激烈且可能有身體碰撞的運動時,應盡量避免模仿專業運動選手的花式動作,以免讓自身受到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當發現膝蓋腫脹,應儘速尋求骨科醫師協助,並於治療後搭配完整的物理復健計畫,聽從醫囑積極定期回診復健,才能確保免於後遺症影響正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名國籍航空機師,完成美國派飛任務回台,在3天的居家檢疫後採檢確診(案1078與案1079),目前無法確定感染來源,列入本土、境外、飛行器個案都有可能,初步掌握接觸者共131人,皆須檢驗PCR與血清抗體,目前已有2人已列居家隔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規律一段時間把廢物排出體外,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日常的生活習慣,但你可曾遇過雖有便意卻發現好像有石頭卡住的情況,怎麼用力或使用干油球都沒用,只好到醫院緊急求助,小心極端便秘很有可能是腸道疾病徵兆,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秉修表示,急診若有嚴重便秘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確定病例(案1078、1079),為本國籍50多歲及60多歲男性,皆為某航空公司之貨機機組員,2人於今(2021)年4月14日與另1名機組員一同執勤至美國,並由公司安排於當地旅館檢疫,4月16日返臺後進行3天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患有高血壓的70歲陳女士,近半年多來為失眠所苦,每天都須躺1小時以上才能睡著,且半夜會醒來一至二次,伴隨有頭暈、頭痛及耳鳴的症狀,原本穩定的血壓亦隨之超標。1個月前到中醫求診,確診為「肝陽上亢」證型,經耳穴貼壓治療後,失眠狀況大幅改善,血壓偏高的狀況也得以控制。年齡小於6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