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型變大如史瑞克 肇因「這個」出錯啦

外型變大如史瑞克 肇因「這個」出錯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手、大腳,整個人宛如「史瑞克」般巨大,當心恐是肢端肥大症作祟!35歲汽車鈑金工人阿坤,阿坤因高血糖症併發酮酸中毒到該院就診,檢驗發現糖化血色素18.6%(正常值<5.7 %),三酸甘油酯3510 mg/dl(毫克/分升),加上胰臟輕微發炎,腹部超音波檢查出肝臟、腎臟和胰臟腫大,旋即住院治療。大里仁愛醫院林文玉副院長第一眼憑專業直覺揪出病源,還意外發現腦瘤已大到恐有失明之虞,經會診神經外科楊孟寅主任執行手術切除腫瘤,內外科醫師聯手幫助阿坤重拾健康。

檢查肢端肥大症 意外發現恐失明的腦瘤
醫師發現他的臉部粗獷、手掌是一般常人1.5倍大,手指頭厚實2倍,甚至連腳都變大,確診罹患「肢端肥大症」!林文玉副院長再安排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檢查(MRI),發現顱底鞍部有顆大腫瘤(2.17x2.65公分),由於腦下垂體的體積最多是1立方公分,此腫瘤直徑近3公分。

楊孟寅主任表示,這顆長在蝶鞍部的腫瘤位於眼睛正後方、腦部正中心,很接近視神經,嚴重者恐將失明。病因是基因變異所造成,幸好是良性,並未轉移且無侵犯性,用微創手術從鼻孔直接進入於顱底打個洞,約1小時順利切除。

高血糖症併發酮酸中毒 主因是罹患肢端肥大症
楊孟寅主任說,肢端肥大症影響生長激素過高和體內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上升,導致體內組織腫大,可能發生血糖控制不易、心臟衰竭和高血壓等症狀,治療方法包含手術、藥物及放射線治療。至於腦下垂體腦瘤很常見,若民眾有身體外觀改變症狀,建議儘速到新陳代謝科或神經外科檢查。

林文玉副院長指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無法預防,肇因於人體的生長板關閉後生長激素仍過度分泌,最初症狀是手部和足部變大、鞋子號碼加大、前額、下巴和鼻子會變得更突出,其他症狀包括:關節疼痛、皮膚增厚、聲音變低沉、頭痛及視力變差。若發生在生長板尚未癒合前,可能會長高達200公分以上,稱為「巨人症」;若發生在成年後,因生長板已癒合,身高不會明顯長高,肢端會變得更粗大厚實,肝臟、腎臟和胰臟也會腫大。

肢端肥大症共病很多、症狀變化緩慢,若延遲治療平均壽命會比常人短10-15年,因此呼籲民眾若外觀改變時,應盡速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或相關科別門診諮詢,才能早期揪出肢端肥大症予以即時適當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SGLT2抑制劑控血糖 改善糖友腎臟惡化風險

三陰性乳癌超惡霸 PARP 抑制劑來對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宜蘭報導】中風時,會導致部分腦細胞快速死亡,即使救活也可能會有失能後遺症,但隨著近年治療上的突破,目前在符合條件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身上,已發現若能及早進行顱內動脈取栓,對病人的預後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宜蘭1位49歲的莊小姐被送進醫院急診時,已呈現昏迷狀態,透過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每到炎熱的夏天最易孳生病媒蚊,而日本腦炎的危害甚鉅,也不容小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於93年1月20日,將其列為第3類傳染病,目前已有活性減毒疫苗可供接種。 日本腦炎僅被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蟲叮咬後才會感染,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傳播媒介,並不會直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的就醫人數明顯下降,連帶4大癌症篩檢量也變少,國民健康署統計,相較於去年同期全國4癌篩檢整體下降了1成5,所幸隨著疫情趨緩,篩檢量已逐步回升,但口腔癌篩檢人數仍明顯偏低,提醒有抽菸、嚼食檳榔等高風險族群可以踴躍篩檢,遠離癌症威脅。 國健署台灣癌症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本回國民眾確診感染新冠!今(4)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9月1日我國籍1名40多歲女性(第490例),機場入境採檢確診新冠,目前掌握接觸者11人。同時,日前在日確診的台灣人,增加匡列接觸者至87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490例2019年9月獨自前往日本工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