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派國外無檳可吃 終結20年紅唇族生涯

外派國外無檳可吃 終結20年紅唇族生涯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一名36歲詹姓男子,因為從小接觸的環境與朋友大都有吃檳榔,耳濡目染之下,在16歲高中時期就在朋友影響下開始了吃檳人生。一開始只覺得吃檳榔是成為男人的象徵,和朋友們相處時也才有共同的嗜好,沒想到卻越吃越兇,從每天一兩顆到每天一包(15顆)的量,30歲後需求量大到每天會吃掉三包。
結婚且小孩誕生後,感覺到支出費用很多,太太也擔心先生吃太多檳榔而生病,所以一直要求他戒掉檳榔,但是詹男卻已經上癮無法戒除;直到去年年底因公被外派到國外廠區半個月,因為沒有可以購買檳榔的場所,讓詹男非常難受,羨幕同團同仁竟然沒有吃檳榔也能安然自在,所以下定決心要開始戒除吃檳榔的習慣。
回國後經由公司的駐廠護理師參加戒檳班,歷經三個月逐步減量期,慢慢戒斷,直到最近終於成功戒除掉吃檳榔的習慣;從參加戒檳班到戒檳成功總共花了近6個月的時間,現在有朋友請吃檳榔,也能夠克制地拒絕並告訴對方戒檳榔的好處。
家庭醫學科專科劉曼莉醫師表示,吃檳榔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等。而一般常見嚼食檳榔的危害,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因為檳榔果(菁仔)中有檳榔鹼與檳榔素成分,都有致癌性,並且市售檳榔內又添加了石灰、荖花、荖藤都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當這些化學物質在口腔中咀嚼時,會釋出高鹼破壞口腔黏膜細胞,造成表皮細胞發生增生與變異現象而出現口腔癌。
據統計大約100個口腔癌病人中,就有88個人有吃檳榔的習慣,而且吃檳榔又吸菸的人,罹患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的機率更高,如果又合併喝酒的話則致癌機率再加倍。因此呼籲民眾,雖然戒除檳榔癮不容易且痛苦,但是為了自己健康與家人幸福著想,尋求醫院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用意志力來克服困難,只要相信自己做得到,一定都能夠戒除檳榔癮。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25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的好處很多,包括增加抵抗力、釋放壓力、心情愉快,以及預防各種疾病,如骨質疏鬆、慢性疾病、失智症,甚至癌症等,但到底運動幾分鐘才有效呢?專家指出,每次運動時間至少要維持10分鐘,才能夠達到促進心肺功能及肌耐力的強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資深護理師魏淑貞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林小姐,近期參加全國性大型會議,中午吃完主辦單位提供的餐盒後,晚上開始出現上吐下瀉、腹絞痛症狀,連續掛了2次急診後,被安排住院治療,期間仍不斷反覆發燒和上吐下瀉,被診斷為「感染性腹瀉」,由沙門氏菌感染所致,最後以抗生素治療1周後才順利出院。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靖琇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80歲老伯,因發燒腹痛緊急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膽囊炎合併膽結石及敗血性腹膜炎,手術後轉往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因患者出現嚴重低血壓且急性腎功能失調,死亡率高達60%以上,所幸經醫療人員採以適當的治療措施後,患者已逐漸恢復正常範圍。當時因患者病況危急,讓家屬一度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凝血障礙疾病,為凝血因子基因突變,血液中缺乏第八凝血因子,進而出現自發性出血,常在出生就會出現,尤其好發在關節和軟組織。醫師指出,血友病以預防勝於治療為目標,可協助更多病患獲得更好的照顧。台灣在過去對於血友病的照護管理常面臨醫療資訊不足,和就醫的不便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