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做善事 有助於舒壓

多做善事 有助於舒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知道幫助別人,不但能做好事,還能幫助自己舒緩壓力,帶來喜悅嗎?國外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助人過程中能夠有效創造雙贏,還能提升個人幸福感受。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只要能力範圍許可,伸出援手,不但能救人一命,也能讓自己心情更愉悅。

國外研究顯示 行為影響心理健康

根據國外臨床心理科學期刊的報告,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艾蜜莉.安思爾博士主持的計畫中,找來77位介於18至44歲的民眾,進行14天的追蹤調查,以探討助人行為對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為主,進行研究;柯俊銘心理師說,研究過程,志願者每晚都會接到電話,回報當天面對到的任何壓力事件,並且自評嚴重程度。

常幫助人 較多正面情緒

臨床心理師柯俊銘進一步說明,每個志願者也要回報曾經做過的好事情,像是幫人開門、按電梯甚至詢問周遭的人是否需要幫助等小事情皆可,透過填寫和心理健康有關的量表,幫助了解正負向情緒的情況,統計結果發現常常幫助人的志願者,具有較多的正向情緒,且較容易滿足,即使處於高壓下,也較少有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

不過研究也發現,壓力大時,人會可望獲得外界的支持,若這時願意去幫助他人,可以稍微緩解壓力帶來的傷害,這樣方式或許有助於未來治療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柯俊銘提醒,助人行為的確能為心理健康帶來明顯的正面力量,因此平時不妨多做點善事,幫助大眾,也能讓自己更幸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6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健保署開辦迄今,已有350萬名被保險人死亡,其健保就醫資料可否供外界運用,引起熱議,法學專家建議,健保署應該修法,或立專法,才能確保個資隱私保護。 健保署1月5日召開「健保資料再運用及個資隱私保護」專家討論會,邀集法律、資通訊及公共衛生等領域專家學者一起討論健保資料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健保署近期預告修正支付標準,正式將社區藥局排除在中藥調劑給付範圍外,引發藥師界大反彈,全聯會強調,不排除走上街頭抗議。健保署則連忙發表聲明,在預告期間,藥事團體及中醫師團體表達不同意見,為表尊重,故不修正該條文。 健保署於109年12月28日至110年1月4日預告修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食道癌屬於高度惡性癌症,尤其超過70%患者因初期無症狀較難發現,直到出現漸進性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頸部硬塊等症狀時確診,都已是癌症第三期,為能提升病患醫療及生活照護品質,臺中榮民總醫院成立食道癌診療團隊,結合胸腔外科、腸胃科、放射腫瘤科、核醫科、安寧緩和、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1件可抵禦低溫,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