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吃蔬果改善腸道菌相 避免肥胖更健康

多吃蔬果改善腸道菌相 避免肥胖更健康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許多人印象中的細菌就是疾病的來源,但是,有些細菌卻對人體有益。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盤尼西林自1928年至今仍是許多感染疾病有效的治療藥物,卻很少人記得盤尼西林是來自於黴菌。
動物注射抗生素 食用葷食易受影響
因此,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細菌對人體的影響力,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花蓮慈濟醫院、花蓮縣營養師公會及慈濟大學醫學院合辦「細菌與健康研習會」,近三百位學員齊聚一堂共同研習。 澳洲Monash大學榮譽教授Mark Wahlqvist教授表示,人跟其他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是生存在同一個大環境中,彼此相互影響。目前人類畜養動物時使用的飼料或治療藥物中使用的抗生素與人類疾病使用的抗生素相同,當人在食用葷食時,就有可能吃進動物體內累積的抗生素,讓病菌出現抗藥性。
益菌分解有害物質 協助合成維生素
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細菌約有100兆個。慈大生命科學助理教授葉綠舒表示,人的腸道菌可以分為三型:擬桿菌型、普氏菌型與瘤胃球菌型。腸道中的益菌可以協助人體bilophila wadsworthia菌分解養分以及包含黏液、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甚至還可以協助合成維生素。
研究發現,葷食者的腸道菌中出現Bilophila wadsworthia菌與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有關係。 腸道菌的變化有可能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透過多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能改變腸道內的菌叢。但是,葉綠舒助理教授強調,改變飲食很快就會影響到腸道菌相,若想發生顯著的改變,需要長期維持同一類型飲食。而若想改善腸道菌相,食用發酵食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只會產生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也能幫助好菌生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6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上班打電腦、下班滑手機,每天眼睛盯著螢幕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許多人總感到眼睛疲勞、眼紅、乾澀搔癢,甚至視力模糊、刺痛等。營養師周千欽提供一款桑杞茶,適合日常飲用,能夠活血明目,同時具有清肝、通便的效果。 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近年來眼睛病變人數有增多的趨勢,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千萬別以為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後,就是要用大餐來犒賞自己,美國有營養師指出,許多慢性疾病發生都與晚餐有關,並表示,晚餐的四分之一用來維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生計」文中並指出,要判斷自己是否「過食」,就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有無飢餓感來判斷。 對此,中醫師也抱持相同看法...

閱讀詳情 »

薏仁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性涼味甘,微寒而不傷胃,健脾而不膩,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當然,薏仁雖好,卻也不是人人適合食用,虛寒體質、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不宜食用,孕期婦女應避免食用,有滑胎的危險。 小小薏仁大功效 薏仁主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本草綱目》:&l...

閱讀詳情 »

妳每天都有吃早餐嗎? 在日本確立鶴見式免疫治療的「鶴見診所」院長鶴見隆史表示「吃早餐就像早上起床立刻慢跑是一樣的喔」。 雖然有著「攝取早餐能成為腦部能量」的說法而使早餐受到重視,但鶴見院長表示「人體有名為糖新生的功能,不需刻意攝取葡萄糖也能讓葡萄糖傳達到腦部」。 說到身體的生理時鐘就會想到早晨的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