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吃蔬果解便秘? 吃錯方法更嚴重

多吃蔬果解便秘? 吃錯方法更嚴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民眾習慣於過年期間買整套冷凍年菜,主要都是大魚大肉,纖維質攝取不足,加上手藝菜做法繁複,往往因而攝取了高油、高鹽與高熱量,加上活動量不足,不少人在過年後,開始有腸胃道症狀上身,其中之一就是便秘,然而民眾以為只要多吃蔬果就可以解決便秘,殊不知吃錯方法,反而讓便秘更嚴重!

便便除了纖維還需水助攻

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朱恩琪指出,當人體攝取大量纖維時,需要有水分幫助膨脹,這時腸道會接受到訊號,產生便意。若人體水分攝取不足,纖維無法藉由水來膨脹,糞便體積會變得又小又密實,而讓在腸道運送過程更加緩慢,此時腸道會自動再吸收食物中水份來補充身體缺水,當糞便到了腸道的最末端,就會變得乾硬且難解,這就是便秘。

今天的水量喝足夠了嗎?

營養師朱恩琪指出,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需補充35c.c.的水分,換句話說,若體重為60公斤,則每日至少要喝2,100c.c.以上的水分,才有達到足量標準。

這些食物也隱藏了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粗纖維,水溶性纖維可延緩醣類消化吸收,控制血糖,並可結合膽酸促其排出來降低血膽固醇,對於想要體重控制女性水溶性纖維更可以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

而非水溶性纖維可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減少毒素與腸道的接觸,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並可促使腸道有規律性的蠕動、維持腸壁肌肉張力,改善便秘和憩室症,非水溶性纖維主要存在於植物表皮質和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

加入菇菌海藻類添變化

其實,除了蔬菜水果,朱恩琪營養師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薏仁、燕麥、蕃薯、芋頭等)代替部分白米飯;增加豆類(如:紅豆、黃豆、綠豆、莢豆類等)的攝取;菜色加入菇菌類(如:木耳、香菇等)及海藻類(如:海帶、紫菜、洋菜等),添加風味及食材變化性。

逐次增加纖維質攝取量

朱恩琪營養師表示,若平日不習慣攝取纖維質,建議逐次增加攝取量,避免一次攝取大量,產生腹脹、排氣、腹瀉等情形,高纖飲食需配合攝取足夠的水份、適度的運動及規律的生活才能有效緩解便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4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這些年我們吃的東西,說來令人擔憂,台灣民眾面對的,是一波又一波嚴重的食安危機。不止是外食族傷腦筋,自己在家煮飯以為吃下肚的東西,眼見為憑就安心,但偏偏食用油出狀況、豆製品也有疑慮,甚至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漸漸地,對於要煮出健康的飯菜,也開始沒信心了。我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回只要看到又有食安問題爆發...

閱讀詳情 »

台灣是美食王國,大家追逐著美食地圖飽嚐色香味俱佳的食物,但是無形中卻帶來了健康危機。一般人總認為健康飲食就是無色、無味的難吃飲食,其實採用當季盛產、正確清洗,再加上清蒸、水烤、川燙、燉煮、滷的簡單烹調方式,可以讓食材展現出原始的美味,不僅安全更為健康加分。 現代人忙碌,烹調要快速、簡單、好收拾、沒...

閱讀詳情 »

最近幾年食安問題延燒,大家開始關心「食衣住行」中,最重要的「食」問題,從食物的食材來源、運送、保存到烹調方式,連怎麼搭配才能吃到最營養的組合等,這些都是最近新聞報章雜誌每天都會報導的,而大家也發現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甚至從小吃到大的食品加工商品,也開始產生了一些問題。 其實這些問題一直充斥在我們生...

閱讀詳情 »

食物中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人體之後,會處在一種氧化的狀態,一般胃酸夠的人,可以把這些物質「還原」,把硝酸鹽轉變為胺類,就不會在體內作怪。但是有不少人本身的消化液(即胃酸)是不夠的,所以若在飲食中多攝取一些可讓硝酸鹽轉變為胺類的元素,也就是經常聽到可幫助身體的「抗氧化物質」,毒素就不會在身體累積。 而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