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植入人工電子耳 再度聽見兒子的聲音

植入人工電子耳 再度聽見兒子的聲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從小貧苦的陳姓婦人,15歲時因高燒導致左耳失聰,當發現一邊耳朵聽不見時,因害怕父母親擔憂醫療費用,於是默默隱忍病痛。直到長大後結婚生子,原以為人生從此順遂,不料去年右耳開始聽不見,兒子陪著她四處奔波求醫,終於在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協助下,成功植入人工電子耳,婦人說:「很開心能再聽見兒子的聲音。」

雙耳全聾連助聽器也沒辦法

今年56歲的陳姓婦人,原本還能藉著右耳聽力與外界溝通,但不知為何,最近四個多月時間右耳開始出現漸進性聽損,到醫院檢查評估後,確定為重度聽覺機能障礙。雖然曾試著載助聽器,但效果不佳,雙耳全聾的程度已經到達助聽器沒有辦法幫忙的情況,就這樣,四個多月以來陳女士活在無法與人溝通的無聲世界,而喪失聽覺的她,即使在家也經常受到驚嚇,只要突如其來從背後拍打,都會嚇得快魂飛魄散。

符合補助條件植入人工電子耳

直到大兒子四處打聽後,帶著母親到大林慈濟醫院求診,在耳鼻喉科主任何旭爵詳細檢查與評估後,建議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因器材費用高,造成家庭沈重負擔,讓陳婦人因而卻步。得知此情況,何醫師立即協同社工人員啟動申請醫院專案補助,陳婦人在符合補助條件下,順利植入人工電子耳,她開心地直說:「何醫師是我的恩人。」

只要於耳後開3、4公分傷口

手術後第一次接受開頻的陳婦人,已能順利聽見聲音,後續還需做語言復健,慢慢找回失去的有聲世界。何旭爵醫師說,隨著微創手術進步,人工電子耳至今已相當純熟,以往要開到20公分大的傷口,但現在只要於耳後方開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耳蝸,外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轉為電刺激,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病患便能聽到聲音。

把握治療黃金時段

一般語後失聰,成年人若全聾超過5年以上,即使裝了人工電子耳,但因聽力逐漸被其他的感官知覺取代,使得大腦的語言認知細胞已經失去記憶,就算是聽得到,但語言的辨識度會變得比較差,所以何旭爵醫師提醒,發現聽力出現問題時,就應趕緊找專科醫師做檢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6歲的黃女士6年前因食指瘀青、手部皮膚不明發炎潰爛而求助皮膚科,長期下來症狀不僅未獲緩解,連起身下床、行走就會感到氣喘吁吁,直到一次因持續低燒前往診所就醫,醫師驚覺她的肺部呼吸音有異狀,綜合其他症狀考量,確診為皮肌炎且已引發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所幸藥物控制良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隱形糖」陷阱真的無所不在!一名糖尿病友發現,自己吃兩家不同的牛肉麵,血糖增加的狀況卻不相同,追根究底才發現,原來是某一家廚師添加了黑糖熬煮湯頭。醫師提醒,糖尿病友一定要做好血糖配對測試,才能找出讓自己血糖飆升的關鍵因素,遠離併發症威脅。小心「隱形糖」 血糖影響大不同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是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輻射風險,令他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藝人郭書瑤(瑤瑤))今年擔任血友病逐夢大使,於本月7日領隊30名血友病友與家屬熱血路跑,郭書瑤表示,盼能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鼓勵血友病友做好預防性治療,降低出血次數,進而能勇敢追夢。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彭慶添理事長當天也出席響應,他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