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歲還不太會講話 只是大隻雞晚啼?

3歲還不太會講話 只是大隻雞晚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瑞瑞是家中長孫,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在鄰居建議下,瑞瑞進入幼兒園就讀,但一段時間後,幼兒園老師發現瑞瑞和老師少有眼神接觸,和同學也少有互動,大多時間只是趴在地上看著玩具車的車輪轉動。老師考量瑞瑞的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瑞瑞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及學校教學輔導資源介入,並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團體治療。

自閉特質與生俱來

成大醫院精神部李姿誼醫師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係指合併(1)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2)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統計上約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是與生俱來,且具連續性,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2歲前即有相關表現

李姿誼醫師表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2歲前即可能被觀察到一些相關的表現,如:不看人、對其他人的存在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如:反覆轉動玩具車車輪、積木僅照固定方式排列等。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

家長參與是早期療育關鍵

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就實證研究的結果,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則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然而,「家長參與」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中重要的一環,李姿誼醫師說,當照顧者能理解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並學習合宜的互動及引導的技巧,就更能持續協助孩子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與世界同步,大約2年前也引進機器人手臂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技術。機器人手臂等於骨科醫師的第3隻眼及第3隻手,在其協助下,人工半膝關節手術的精準度提高、傷口變小、復原更快。病人大多在手術當天或隔天就可走路回家,甚至出院後直接去上班,節省術後復原時間,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親兒基金會今年8月在全台舉行「2017為愛騎程—全國失親兒公益鐵馬行」活動;這場活動的緣起,是在2015年暑假,首次舉辦「失親兒南臺灣公益鐵馬行」,嘉義及屏東的社工,帶領孩子們完成300多公里的單車挑戰,看見孩子們極大的突破與收到的迴響,也透過公益服務,讓孩子們在過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成大醫院皮膚部皮膚光療科主任王德華醫師與銘傳大學生科系梁致遠老師,宣布成功研發出紫光殺菌的技術。該項技術是以非抗生素治療的「紫光動力殺菌法」,將具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死,避免細菌發展出更厲害的抗藥性超級惡菌。抗藥性細菌恐成生命殺手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約7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 幫助高齡患者脫離病痛一名75歲老翁,因全身無力就醫急診,醫師進行急診高齡評估量表和衰弱評估量表後,發現老翁有衰弱症,進一步檢查還發現有甲狀腺低下問題,出院後給予甲狀腺激素補充;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兼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建程指出,將老翁轉至年醫學科門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