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喝水沒事? 中風患者小心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導致低血鈉

多喝水沒事? 中風患者小心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導致低血鈉

高龄78歲的老先生連續多日頭暈、倦怠、沒有精神,而且四肢無力、常常有噁心想吐的感覺,原本以為只是感冒需要休息,結果因為活動能力受到影響,走路不穩而跌倒,被家人送到急診。經過醫師檢查,發現患者右手上臂及肋骨多根骨折,且血中鈉離子濃度只有116毫摩爾每升(mmol/L)(正常值應介於135至145毫摩爾每升),給予高濃度鹽水靜脈注射後,病人頭暈、疲倦、肢體無力與噁心感才逐漸消失。

原來老先生之前有中風病史,最近因泌尿道感染,被鼓勵多喝水,以避免再度復發。於是患者每日喝水多達2000cc,對一般人而言,這樣的份量不會構成不良影響,但卻可能會造成中風病人血中鈉離子濃度過低,原因是中風患者抗利尿激素會分泌過多,造成腎臟持續回收水分到體內,若再加上額外補充過多水分,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就被「稀釋」過低,導致低血鈉,進而引起不適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四肢無力、疲倦,嚴重者連人事地都會混亂,甚至會引發癲癇或陷入昏迷,此症狀被稱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醫師鄭暉騰表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除了常見於中風病人,一些抗憂鬱藥物或精神科用藥也會造成此症候群。治療的原則是不能飲用過多水分,每日限制約1500cc,如果像個案有其他醫療目的需要飲用較多量的水,必要時可以在每日的食物中加入鹽分,也有其他促進腎臟排出水分而不會排出鈉離子的藥物可以選擇。

鄭暉騰說明,低血鈉造成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某些類型的利尿劑、止痛藥,以及心衰竭、腎功能不佳或肝硬化造成的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與腎上腺功能低下等,所以當有疲倦、頭暈、肢體無力的情形時,也要小心可能是低血鈉造成,找出真正原因加以治療,才不致於嚴重至癲癇或昏迷,甚至發生跌倒造成骨折外傷或腦出血等嚴重後果。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近年來,由於低薪、壓力大等因素,年輕人越來越不快樂,笑容也越來越少。食品業者結合公益團體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倡「返笑運動」,號召百萬網友分享影片,網友在臉書「可樂果同學會」粉絲頁分享影片一次,業者就捐款一元微笑金,目標一百萬。 笑容具有正面能量 該食品集團休閒事業部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罹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右下肢大拇指不小心受傷感染,因不覺得疼痛便自行抹藥處理,沒想到傷口感染加劇,就醫時已演變成敗血症必須立即截肢;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指出,糖尿病患者常因足部問題引起慢性併發症,甚至因此住院治療,尤其若患者出現神經病變、血管阻塞等病症,造成感染,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推動分級醫療,導引民眾就醫習慣改變,以提升效率及促進醫療院所提供醫療服務內容的差異化與分工合作,衛生福利部正式公告調整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與急診費用,自106年4月15日開始實施新的規定。 分級醫療六大目的 分級醫療目的分別為:(1)提昇基層醫療服務...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今天丁當上班的時候,聽辦公室同事說感覺最近氣溫回升了,昨晚就減了一床被子,結果一晚上都沒睡好,倒不是因為冷,而是腿抽筋了。   是不是因為缺鈣啊,喝牛奶會好一點嗎?   想到自己也在睡覺的時候抽過筋,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