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夜夜抱膝難眠 中醫針灸緩解坐骨神經痛

夜夜抱膝難眠 中醫針灸緩解坐骨神經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6歲梁奶奶,去年8月開始感到右側下背痛,痛覺漸漸延伸至臀部和大腿後側,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睡覺時僅能屈膝而睡、無法翻身,就醫確診為坐骨神經痛所致。家屬考量奶奶年事已高,決定求助中醫針灸治療;在治療6個月後,梁奶奶不但能拄拐杖行走,亦可一覺到天明,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坐骨神經痛常見3大因 第四、五腰椎最易出現

收治梁奶奶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的神經,由數條腰椎與薦椎發出的神經根相互融合而成,並經過臀部、大腿後側一路向下。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管狹窄或脊椎滑脫,好發於第四與第五腰椎,及第五腰椎和薦椎之間。

患者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第三腰椎至第一骶椎之間有多節椎間盤突出,第四腰椎至第五腰椎處一級脊椎滑脫,且壓迫神經,確診為坐骨神經痛。

中醫針灸+電針治療 疼痛指數更趨緩

因家屬不敢貿然讓奶奶接受手術治療,故轉而尋求中醫協助。吳俊昌醫師分享,中醫治療主要以針灸為主,運用解剖層次針法,將治療區塊分為腰區和臀區,前者先將針扎入右側第三腰椎和第四腰椎,及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橫突間神經根處;後者則將針扎於右側骨神經通過梨狀肌之處,兩處的針感都有向下傳到大腿後側,好像電流流過的感覺,再搭配其他中醫傳統穴位並配合電針治療。

50歲以下易好發椎間盤突出 宜訓練腰部核心肌群

吳俊昌醫師進一步補充,椎間盤突出常見於50歲以下的民眾,因椎間盤受擠壓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疼痛;而脊椎管狹窄或脊椎滑脫的患者平均年齡為50歲以上,因脊椎骨老化、彎曲、變形等退化性變化,長出骨刺壓迫神經所致。

吳俊昌醫師建議,民眾可趁年輕時,多訓練腰部的核心肌群,長者平時可打太極拳,並避免從事對椎間盤壓力過大的動作,如彎腰過久、坐矮椅子等,以及多保護膝蓋,若發生急性疼痛時,應盡量臥床休息,並穿上束腹或背架以保護腰部。

【延伸閱讀】「腸」保健康!益生菌+纖維+酵素 保持消化機能好「酵」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牛津AZ新冠疫苗曾經因血栓風險,讓多國衛生單位與民眾都很緊張,台灣開放至今累計接種約463.3萬人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到血栓通報共有13件,在年輕族群發生率比歐美高,最年輕僅22歲。 莊人祥說明,施打新冠疫苗後,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TTS)...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北市與雲林縣因疫苗不足,宣布暫緩施打數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說,打太快或太慢都會被罵,今(29)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部分縣市先接種非規劃或造冊對象,導致接種順序未能接上,呼籲照計畫施打。 陳時中表示,部分縣市先接種非規劃民眾施打疫苗,但中央根據登記與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選手在東奧表現亮眼,完賽陸續回台灣,若接種2劑疫苗滿14天,就不用隔離檢疫,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未來一般民眾完整接種疫苗後,是否能有相同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目前沒有考慮開放。 陳時中說明,東奧選手在東京比賽,防疫計畫體育署都有完整規劃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增16本土病例 疫調持續進行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例本土病例(其中1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