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夜裡突無法動彈,竟是心臟黏液瘤栓塞! 22女雙腳險截肢

夜裡突無法動彈,竟是心臟黏液瘤栓塞! 22女雙腳險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2歲的陳小姐,從小沒有特殊疾病,某天夜裡突然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機靈的男友迅速把她扛上車送至醫院急診。到院醫師診斷為中風,立即安排機械取栓手術,送至加護病房後,陳小姐雙腳出現劇烈疼痛,醫師研判為急性下肢缺血性栓塞,因同時併發多處栓塞,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非常大的黏液瘤,立即送至手術室進行開胸手術,並將雙腳股動脈切開做栓塞清除手術,把她從鬼門關救回來,且保留了雙腳,沒有造成缺憾,重拾健康人生。

黏液瘤為心臟常見腫瘤 腫瘤小無症狀

臺北榮總心臟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最常發生在左心房內,在腫瘤還小的時候病人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當它開始長大阻礙到心臟的血流時,病人可能會越來越喘,走一段路需要停下來休息,睡覺需要將頭墊高一點睡,嚴重時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

黏液瘤會隨血液漂流 進而造成中風

郭姿廷醫師提及,由於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其中的小碎片就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標的器官的缺血,陳小姐即為塞住頸動脈造成中風,及塞到股動脈造成下肢缺血性栓塞;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以腦部時間最短,可能兩三小時後就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30-60為高危險族群 避免復發應定期追蹤

此外,黏液瘤的好發族群為30至60歲中年人,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並沒有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郭姿廷醫師說明,依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除了傳統開胸手術外,有些病例也可採取內視鏡輔助的側胸微創手術,不需破壞胸骨或肋骨,大大縮短手術後恢復的時間;而黏液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有復發機會,術後需要定期以電腦斷層或心臟超音波追蹤。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攻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周宗翰中醫師解析助孕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歲的夢夢經常因拉肚子看醫生,卻始終找不出原因;不僅如此,她還有嚴重的蛀牙,每次刷牙都會滿口鮮血,最後被媽媽帶醫院就醫,經診察發現全口20顆乳牙都有蛀牙,且其中幾顆已侵犯至牙髓,伴有發炎紅腫的情形,若再放任不管恐致蜂窩性組織炎;問診後得知,家長有將食物嚼碎後再餵給孩子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2019年新冠肺炎發生以來,疫情對全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是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在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與不便。近來新冠肺炎變異株病毒omicron傳染力又倍增,疫情持續有升溫趨勢,再次讓大家的生活又開始蒙受在可能被染疫之陰影中。  防疫一、二號方 對抗新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眼睛不適時,市面上有不同劑型的人工淚液可供民眾選擇,包括:多次劑量眼藥水、單支裝眼藥水、凝膠、藥膏等,建議諮詢醫師與藥師後再選擇。食藥署提醒,除了透過人工淚液來緩解不適之外,別忘了適當的休息,調整生活作息,才是保護眼睛的根本之道。 市售眼用產品 五大症狀緩解 為了讓眼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6)公布本土病例分析,四月一月起重症患者70人,其中六十歲以上長者佔78.6%,重症死亡43人中就有38人有慢性病或癌症病史,比例高達88.3%。以上數據與香港三月份Omicron疫情高峰頗為近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葉逸軒醫師分享香港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