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夜裡突無法動彈,竟是心臟黏液瘤栓塞! 22女雙腳險截肢

夜裡突無法動彈,竟是心臟黏液瘤栓塞! 22女雙腳險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2歲的陳小姐,從小沒有特殊疾病,某天夜裡突然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機靈的男友迅速把她扛上車送至醫院急診。到院醫師診斷為中風,立即安排機械取栓手術,送至加護病房後,陳小姐雙腳出現劇烈疼痛,醫師研判為急性下肢缺血性栓塞,因同時併發多處栓塞,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非常大的黏液瘤,立即送至手術室進行開胸手術,並將雙腳股動脈切開做栓塞清除手術,把她從鬼門關救回來,且保留了雙腳,沒有造成缺憾,重拾健康人生。

黏液瘤為心臟常見腫瘤 腫瘤小無症狀

臺北榮總心臟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最常發生在左心房內,在腫瘤還小的時候病人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當它開始長大阻礙到心臟的血流時,病人可能會越來越喘,走一段路需要停下來休息,睡覺需要將頭墊高一點睡,嚴重時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

黏液瘤會隨血液漂流 進而造成中風

郭姿廷醫師提及,由於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其中的小碎片就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標的器官的缺血,陳小姐即為塞住頸動脈造成中風,及塞到股動脈造成下肢缺血性栓塞;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以腦部時間最短,可能兩三小時後就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30-60為高危險族群 避免復發應定期追蹤

此外,黏液瘤的好發族群為30至60歲中年人,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並沒有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郭姿廷醫師說明,依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除了傳統開胸手術外,有些病例也可採取內視鏡輔助的側胸微創手術,不需破壞胸骨或肋骨,大大縮短手術後恢復的時間;而黏液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有復發機會,術後需要定期以電腦斷層或心臟超音波追蹤。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攻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周宗翰中醫師解析助孕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提升醫療品質,奇美醫學中心三年前成立3D列印研究室,積極投入包括生產教具輔助教學、產出臨床照護用品等研發工作,前年更結合奇美醫學中心、與南臺科技大學的電機工程系生醫組教授陳培展、諮詢顧問翁瑞侑等跨領域、跨職類專家,組成「創新醫療3D列印團隊」,並參加2019綠點子發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腦神經發炎是阿茲海默症、亨丁頓舞蹈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根據中研院研究發現,抑制微膠細胞中的蛋白質 “Galectin-3”,有如替大腦「降火氣」,能降低細胞發炎反應,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的症狀,此研究是由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及醣科學團隊...

閱讀詳情 »

各行各業都有來自本業的壓力,現代人更是不時被生活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來,排解壓力成了生活中的必修課。最近,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1位農民,把他的玉米田打造成1座迷宮,希望能幫助農民緩解壓力。 威斯康辛州(Wisconsin)是美國農業的心臟地帶,這裡有個暗藏玄機的玉米田迷宮,是由55歲農民約翰戈文(Joh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4歲的牟小姐,本身是B肝帶原患者,去年3月懷孕後,經常食慾不佳及嘔吐,原以為是懷孕初期症狀不以為意,因為症狀遲未改善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肝功能指數破千、以及黃疸指數飆升到23.8,經醫師評估後,需要進行肝臟移植,否則將導致肝臟衰竭,有極高的生命危險。等待移植配對結果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