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夜貓子請注意! 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恐增加慢性病風險

夜貓子請注意! 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恐增加慢性病風險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雖然肥胖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新的研究指出,如果有熬夜的習慣,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就顯得特別高。這個發現源自於對 172 名中年人的睡眠模式和疾病的比較,這是義大利正在進行的肥胖預防研究的一部分。


義大利那不勒斯費德里克二世大學內分泌科助理教授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表示,睡眠週期是人類最重要的行為之一。在這項研究中,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的團隊根據參與者的睡眠模式對他們進行分組。


有將近10分之6是早起的人,就是所謂的「早起的百靈鳥」,這些人在1天當中早起並且最活躍;另外有大約 13% 是「夜貓子」,他們往往起得晚,下午的時候或晚上最活躍;其餘的大10分之3的人介於兩者之間,屬於中間型。


儘管這3組的參與者 BMI(身體質量指數)相近,但夜貓子的組別更有可能吃大餐,並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例如吸菸和缺乏運動,反而使他們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研究也發現,雖然30%的早起組可能患有心臟病,但在夜貓子組的比例接近 55%。另外,早起的人罹患第 2型糖尿病的風險約為 9%,夜貓子組的風險則接近 37%。早起的人和中間類型的參與者之間則沒有區別。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指出,先前的研究推論,晚起者罹患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的風險是早起者的1.3 倍。因為他們不太可能採取地中海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以水果、蔬菜和魚類為主,有益於心臟健康。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提到,綜合以上特徵,使得夜貓子組罹患心臟病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如果能修正睡眠週期,更可能控制肥胖。


Giovanna Muscogiuri 博士解釋,這個想法是幫助肥胖者在早起的基礎上養成更好的睡眠習慣,因為早起可能會有良好的飲食和活動習慣,進而增加減重成功的機會。


維吉尼亞醫學院的心臟病學家Kenneth Ellenbogen博士表示,不幸的是,想讓人們改變睡眠、飲食和活動習慣並不容易。另外,目前尚不清楚晚睡晚起的夜貓子族是否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或心臟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因為夜貓子的生活方式間接增加了這些風險。


Kenneth Ellenbogen博士建議,這項研究應該被視為探索睡眠模式與心臟功能之間聯繫的開始,並持續努力。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善細胞環境突破帕金森氏症治療困境 關鍵在細胞間質
▸年輕人何時能打滿疫苗產生保護力? 最新接種順序出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虛擬實境VR以往多應用在遊戲領域;現在,則是可應用在手術訓練、復健、疼痛管理、行為治療等。台北榮民總醫院多專科腦腫瘤外科團隊,首開先例導入VR於「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解剖訓練」,不但打破了傳統在平面上了解3D解剖位置的限制,還可以在空間中精確定位,因而有效降低手術訓練錯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女人從懷胎開始,身材就逐漸走樣,產後想恢復好身材卻將時間與精力全留給孩子,進而忽略對自身的照顧。眼看夏日豔陽高照,站在鏡子前,幻想穿著比基尼,在海邊踏浪展露小蠻腰,但卻看見鏡中的身材,有多處頑固脂肪而大受打擊。媽咪們,告別脂肪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輕鬆告別頑固脂肪 非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內政部104年國人平均壽命統計,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出7年(男性77歲,女性84歲),許多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男性比女性嚴重,偏偏男性不喜歡看病,就醫率遠低於女性。男性關注本身健康要加把勁,女性是家庭健康的守護神,應督促另一半的健康。就有一名50多歲陳先生整天無精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近60歲的郭大哥,從事勞力型工作,在一次的健檢發現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五期,應需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卻始終不聽勸戒。一陣子後,郭大哥開始出現泡沫尿且疲倦感日益加重,才至門診就醫,醫師考量郭大哥的身體狀況,建議立即開始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然而,郭大哥肩負著一家之計,洗腎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