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嗑烤肉配啤酒 胰臟大喊吃不消

大嗑烤肉配啤酒 胰臟大喊吃不消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高血脂但沒有服藥控制的三十多歲王先生,和幾位朋友一起烤肉,喝了一些啤酒,隔天出現上腹痛的情況。原以為吃壞肚子,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但症狀沒有改善,痛到受不了只好到急診。急診時發現胰臟指數─血清脂肪酶(lipase)和澱粉酶(amlyse)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三酸甘油酯是正常的5倍,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急性胰臟發炎」。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廖重慶醫師表示,膽結石與喝酒是引起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3~8%的膽結石病人可能會產生急性胰臟炎,其他原因包括高血脂、病毒感染等。

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相當多 膽結石與酗酒是最主要原因
廖重慶指出,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其疼痛常在上腹部,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常常必須用到嗎啡類之止痛劑才能緩解。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胃的後面,當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要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且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胰臟發炎範圍會向腸繫膜、腎臟周邊擴散,前者造成麻痺性腸阻塞而有腹脹感;後者則造成兩側或單側腰酸。很多人知道胰臟炎和酗酒有關,但還有許多原因亦會導致它的發生。在台灣除了酒精之外,另一常見原因就是膽結石卡住胰臟管開口所導致的膽石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疼痛位置於上腹部 持續且強烈
廖重慶進一步說明,胰臟發炎除了要找到成因並處理之外,最主要的是需要低油脂飲食,甚至需要禁食並給予大量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視情況給予止痛藥物或抗生素也是必要的。急性胰臟炎的治療,首先必須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負擔。鼻胃管的放置與否,對病人的預後並無明顯差別,所以除非病人噁心、嘔吐嚴重,腸阻塞,否則並不一定要放置鼻胃管。廖重慶醫師表示,大部分的急性胰臟炎病人經治療後症狀通常2~3天內改善,一週內大多可以痊癒。

廖重慶強調,約有15~25%的急性胰臟炎屬於「重度胰臟炎」,常合併全身性的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ARDS)、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及局部區域的併發症,包括:胰臟假性囊腫、化膿/膿瘍、脾動脈假性動脈瘤或出血、脾靜脈、上腸繫膜或門靜脈栓塞、十二指腸阻塞、總膽管阻塞等。重度胰臟炎平均約有17%的死亡率,需加護治療。

廖重慶提醒民眾,要防範急性胰臟炎,最重要就是保持生活正常,少喝酒;若有膽結石引起症狀者,應考慮膽結石的治療;持續高血脂症的病人應接受藥物治療。而一旦發生急性胰臟炎,就應儘速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有慢性病的民眾除了服用藥物和定期追蹤之外,也需要注意飲食。尤其適逢中秋佳節,團圓賞月免不了有聚餐或是烤肉的活動,吃東西除了美味更要注意是否過量,例如:高油脂食物、啤酒、辛辣食物、文旦,這樣吃是胰臟炎的最愛。吃得開心也要適當的自我節制,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過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延伸閱讀】

中秋烤肉煙霧太刺激? 人手一罐,咳嗽不再!

臉部老化過程竟是這樣 複合式微整療法成新趨勢

33歲乳癌肝轉移 CDK4/6助腫瘤縮減7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剛出社會的小楊到高雄榮總神經內科求診時,主訴自己兩年多來深受左側小腿痠麻所苦,一開始只有幾分鐘不舒服,如果不理它又會自行好轉。但經過這一兩年時間,左腳的麻木時間似乎愈來愈長,有時甚至持續一整天,連睡眠品質都被影響;前來看診時,左側小腿已經無力、導致走路不穩,而且感覺異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防疫,國際肯定!為在後疫情時期超前部屬,以利疫情過後協助國內醫療服務業者快速回到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商機。外貿協會於109年1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理「後疫情時代:臺灣國際醫療再出發」院長座談會,一共邀請3位國際醫療產業專家,與12家醫院院長共同座談,並將針對國際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台灣發生大腸癌的人數連續12年居冠,2017年約有16400人罹患大腸癌。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約有25%在確診時已經發生轉移,也就是所謂的第四期癌症,原因是大腸直腸癌在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往往是因為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認識與理解,是提升失智照護的起點!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針對兒少族群推出失智教育動畫片《失智警訊愛注意篇》與《愛的守護防走失篇》,主要考量點為家中孩子和長輩接觸機會多、互動時間長,因此從小學階段即建構失智症的正確認知,不僅能促進家庭氛圍和樂,也能盡早掌握家中失智患者就醫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