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突破!可「自動溶解」的心臟支架已試驗成功!實在太厲害了,一定要分享出去!

 

 

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這些死者中,估計740萬人死於冠心病,670萬人死於中風。

大突破!可「自動溶解」的心臟支架已試驗成功!實在太厲害了,一定要分享出去!
(圖片來源toutiao.)

血液在人體內流動,承擔著運送營養成分、氧氣和代謝廢物的重任。跟任何液體在管道中的流動一樣,血液需要克服血管帶來的阻力——在人體內,這些阻力由心臟搏動產生的能量來克服。如果血管硬化、阻塞,流動的阻力就會變大。如果這種阻塞發生在心臟出口的冠狀動脈中,就可能導致全身的血液流動受阻,嚴重時就發生心肌梗死。

1980年代,現代醫學發明了「心臟支架手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手術,在冠狀動脈裡中硬化、狹窄的位置放入一個「支架」,把縮小的血液通道撐開,從而使得血液能夠順利通過。

這個設想和手術操作都不算困難,最大的挑戰是用什麼材料來製作這個「支架」。顯然,這種材料至少需要有足夠的強度,且無毒無害。經過許多探索,用金屬製成的支架終於植入了病人的血管,成功地「撐開」了動脈,解決了動脈阻塞的問題。

但是金屬支架畢竟是「外物」,並不受人體免疫體系的歡迎。對於人體來說,金屬與血管壁接觸的地方是「創傷」,有了創傷就要做出反應,表現出來就是發炎。這種發炎,可能導致疤痕組織生長,嚴重時又會導致血管重新變窄。為了防止發炎,就需要常年服藥。

第二代的心臟支架在金屬外面塗了一層含有藥物的膜。植入血管後,這層膜上的藥物緩慢釋放,可以防止發炎,抑制疤痕組織生長,從而保持血管暢通。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依然還是有其他問題。比如膜中的藥物總是會耗盡,最後還是需要常年服用藥物。

實際上,被撐開的血管並不需要支架的長期存在。當血管被支架擴張,血管通暢流過,血管壁上的組織也會生長修復。也就是說,心臟支架植入一段時間後,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繼續留在血管中,不僅無益,反而成為了累贅和負擔。

但是,要想把它取出,就需要再動手術,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方案。理想的支架,就是撐開血管,等血管完成修復塑形,這個支架就自動消失。這就是「第三代心臟支架」。

這並非異想天開,它的核心是使用「可降解材料」來製作支架。所謂「可降解材料」,就是在一定環境中,可以自動分解成小分子的材料。用作心臟支架的可降解材料,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能夠製成足以撐開動脈的支架;其次,需要無毒無害,不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攻擊;第三,降解速度符合治療需要,在動脈中保持支架形態到血管重塑完成,然後逐漸降解成小分子,被身體吸收或者排出體外;第四,降解得到的小分子對於人體也無毒無害。

這一美好的概念自然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和醫療器械公司,他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研究開發,其中走得最遠的是特種化工行業。目前,用於醫療器械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是有兩類:一類是合成聚合物,一類是鎂合金。前者比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內酯等等,後者則是以鎂為基礎,含有鋅、鋰、鋁、鈣以及稀土等元素的合金。用這些材料製成的心臟支架,可以在幾個月內支撐動脈處於擴張狀態,實現血管的修復。然後,神奇的在這裡:支架逐漸失去機械強度,在兩三年後完全解體排出體外。

到目前,「可降解心臟支架」已經在一些小規模的臨床試驗中獲得了成功。還不能說它就很完美——尤其是跟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心臟支架相比,其長期效應也還有待於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方向。性能更好的可降解材料,設計更精巧的心臟支架,將會給病人們帶來更好的療效,並減少使用中的不便。

可降解材料的應用遠遠不僅僅是心臟支架。任何需要植入人體內但不需要長期保留的醫療器械,它們都有巨大的優勢。比如手術縫合,使用可降解材料的話手術後就不需要拆線處理。比如骨傷修復,使用可降解材料來進行早期的力學支撐,等到損傷的骨組織修復重建完成後,就不需要二次手術取出,等待它們自己降解消失就可以了。


via

相關推薦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新北市新莊區42歲男性,本月1日打完BNT疫苗後,9日突然胸悶、冒冷汗,昏倒送醫後不治,是新北首例打完BNT後死亡個案。根據疾管署最新BNT疫苗資訊,民眾施打前宜注意接種禁忌、施打後產生的副作用,並了解因應措施。BNT疫苗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國籍航空機組人員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一例自美國返台者正是國籍航空的外籍機組人員,7月多已經接種過完整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二級警戒大鬆綁終於輪到八大行業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下午宣布,只要符合從業人員至少完成一劑疫苗滿14天,加上進場顧客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且滿14天,無陪侍服務者可以在11月2日率先復業;至於有陪侍服務者則11月16日起才開放營業。 自5月中旬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第二劑的7成、3成目標達標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下午親自宣布這個好消息,我國COVID-19疫苗第一劑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70.01%、第二劑已達30.87%,全國已接種約2363.7萬人次,提前達成接種目標。陳時中也宣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