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關,應該如何預防?

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直接相關,長期便祕更會促使大腸憩室的形成與發炎的產生,家中若有長者需注意平日的高纖食物攝取量,減少提供高油脂食物,以及充足的水分和適度運動,進而達到預防作用。

隨著大腸鏡檢查的普及,有不少人在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腸子有憩室(diverticulum),這種憩室的發生率不亞於息肉,而且常常還不止一處,醫師診斷為憩室症(diverticulosis)。於是很多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大堆問題紛紛出籠:什麼是憩室症?如何發生?會不會有問題?該如何治療或預防?所謂憩室是胃腸道壁上較薄弱之處,可能是肌肉支撐力量不足,加上腸內壓,導致腸壁往外突出,從腸腔看就會發現有凹陷處,稱之為憩室。

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關,應該如何預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傳統的看法認為憩室的產生與腸子老化、腸壁變薄加上纖維攝取不足有關。目前的研究則認為除上述飲食和年紀外,遺傳因素也很重要,約40 ∼50%與基因相關。此外,發炎、腸內菌改變、臟器敏感度增加和大腸蠕動異常,則是造成這些憩室症患者產生慢性症狀和併發症的原因。大多數的憩室症因為是檢查時無意中發現,之前並無症狀,這些沒症狀的人有些因腸內有糞石卡住,不完全消化的食物或腸內菌改變而引起憩室炎。過去認為憩室炎發生率很高,但最新的資料則顯示,無症狀的憩室症患者每年的發生率不到1%。一旦憩室炎發生,病人會有急性腹痛、發燒、嚴重者甚至併發穿孔、腹膜炎、膿瘍等。有一部分的憩室症患者,則會因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消炎止痛藥而出現憩室出血的併發症。憩室炎的患者初步以抗生素治療,但若狀況無法控制也會採取手術治療。除憩室炎和憩室出血等急性併發症外,最近的研究也發現憩室症的患者容易有慢性腹痛、排便異常等類似大腸激躁症的問題。

對有憩室症而無症狀的患者,目前建議除了增加纖維攝取量、減少紅肉和脂肪攝取量、多運動、減重、戒菸外,也要避免會導致憩室併發症的藥物,如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和抗血小板藥物。也有報告認為益生菌的使用可減少症狀和併發症的產生。

 

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關,應該如何預防?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腸胃專家教你不靠藥物整腸健胃》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北訊】陳艾琳從「大學生了沒」出道,之後在主持或是戲劇都有不錯的表現,昨(20)日她首度在公視直播節目「青春發言人」上吐露,過去一年淡出演藝圈,是因為飽受憂鬱症所苦,發病最嚴重時走在馬路上想輕生,還好關鍵時刻,她想起媽媽告訴她的話「我們都在」,即時把她拉了回來。 自嘲高中成績單上的評語是「過分樂...

閱讀詳情 »

一口接一口愈吃愈順口的美味零食,到底背後藏了多少健康危機呢?明(4/23)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罪愛零食停不了 當心健康大崩壞」,邀請到朱芯儀、孫國豪、洪素卿,與主持人曾國城、情報員韋汝以及醫師團許秉毅、陳木榮、李信興、陳柏臣、李婉萍、徐毓聆,一起探討到底哪些零食不能吃? ...

閱讀詳情 »

當感冒、過敏時,鼻子總是塞塞、黏黏的,想要洗鼻又擔心嗆水不適?展弘診所曾梓展醫師表示,可採用合宜溫度、濃度的食鹽水洗鼻,以清除鼻內不良物質、減少對鼻腔的刺激;此外,洗鼻時保持頭前傾、口微張,以溫鹽水緩慢沖洗,注水時也要暫時以口呼吸,如此就能達到較佳的洗鼻效果喔。 相信許多人都有游泳嗆水的經驗,洗鼻子...

閱讀詳情 »

國際間曾報導有民眾食用哈密瓜卻感染李斯特菌症的消息,在日常生活到底該如何避免感染風險?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充分加熱後食用是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的一大關鍵!此外,在食品存放上,除了留意食品的保存環境、溫度與保存期限外,也建議將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最後也提醒民眾應做好個人的衛生管理,勤洗手、充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