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高 排便出血就應提高警覺!

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高 排便出血就應提高警覺!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並未進一步就醫。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黃洸偉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63歲的陳媽媽於2年前退休,從年輕時就一直有痔瘡問題,但並未積極就醫,最近接受國民健康署成人健康檢查時,即使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卻一點也不意外,仍自認是痔瘡流血。

 

在女兒的陪同下,陳媽媽才至醫院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大腸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瘜肉中還包含有高度癌化風險的管狀絨毛腺瘤瘜肉,最大的約有2公分,這也是造成她血便的原因。

 

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

 

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1項研究發現,無症狀且屬於一般風險的民眾同時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確診個案中,約45%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另55%為痔瘡、增生型瘜肉,或其他原因。

 

由此可見,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如為陽性,確實為大腸癌的候選人;雖然有5成以上機率為良性病灶,但仍應積極就醫,透過大腸鏡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在10大癌症中排行第2,從2013年後,每年大腸癌發生人數都超過1萬5千人,2016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29人。

 

黃洸偉指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罹癌風險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通常好發於50歲以後,如果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就能降低大腸癌威脅。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非常方便。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是陽性,則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有一半機率可能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不可不慎。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家長肥胖要注意!國內最新調查發現,4成父母腰圍超標、體重過重,養出胖小孩機率大增。醫師指出,肥胖容易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而代謝症候群引發的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死亡機率,甚至超過癌症,建議從日常生活飲食著手改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3至5年級學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肥胖是健康殺手,容易造成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不過,減肥可不只是少吃多動的問題。中醫師指出,肥胖可分為虛胖、實胖,最好先找到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擺脫肥胖,擁有健康的人生。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肥胖分為虛胖、實胖。虛胖者,通常伴隨皮膚白皙、肌肉鬆軟、...

閱讀詳情 »

趙雅芝是大家記憶中善良美麗的“白娘子”,更是幾代人心中永遠的女神。當被問及怎麼保養得那麼好時,趙雅芝靦腆地笑了笑,“最重要的是靠保持年輕的心態。我很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這令我心情很好。另外,在吃東西上註意健康養生。” 深秋季是滋補的好季節,在這時...

閱讀詳情 »

中醫認為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而大棗性味甘平,最適宜於在春季養生吃。中醫認為,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最宜常吃。不過,吃法不一樣,功效也不一樣,下面就推薦讓紅棗功效翻倍的12種搭配吃法。 1.棗子蒸熟,預防哮喘 春季是過敏性哮喘的多發季節,中醫認為,棗有調養臟器、滋補氣血、壯陽生津的功效,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