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10大癌症,大腸癌連續12年佔據第1位,總共有16,408人新確診,相對前1年增加1,034人,但標準化死亡率略減;區分性別統計,男性癌症第1名同樣是大腸癌,但女性癌症第1位是乳癌,第2位才是大腸癌。國健署強調,大腸癌與乳癌發生率增加應該與篩檢量增加有關。


大腸癌發生率蟬聯首位 食道癌發生率男女差距最大


根據國健署統計,2017年全台癌症發生排比,分別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食道癌,總人數11萬1,684人,前5位人數就占57%,並且除肝癌、口腔癌、胃癌有人數標準化發生率下降外,其他7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都持續上升,顯示多個癌症發生率都在上升。


統計男性癌症發病率,前5名分別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統計女性癌症發生率,前5名分別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比較男女癌症比差距最大就是食道癌,相差14.2倍;其次就是口腔癌,相差10.7倍,初步推斷,食道癌與口腔癌主因為香菸、檳榔、酒品,都是男性接觸比較多。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2017年台灣男女性10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比較圖。(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肥胖菸酒大腸癌發生主因 不論男女肺癌風險都高


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不論男性或女性,大腸癌都是高發生風險,標準化發生率在2010年實施全面篩檢時達到最高,連續7年標準化發生率都在上下震盪,主要危險因子分別為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然而就算標準化發生率沒顯著改變,但死亡率也沒有明顯改變。


另外,不論男女,風險都很高的肺癌,林莉茹也說,標準化發生率同樣在上下震盪,但標準化死亡率連續7年連續下降,主要危險因子就是菸害,其他像是空氣汙染、家族史、肺部疾病等。林莉茹強調,想要降低肺癌風險,首先就是拒絕菸品,不論任何形式,空氣品質不佳時,最好也要提醒自我保護。


乳癌發生率不斷上升 篩檢率增加降低死亡率


同時,女性最大癌症風險乳癌,標準發生率自有紀錄以來就不斷攀升,標準化死亡率則持平,林莉茹解釋,乳癌除老化、基因變異、生育晚、未哺乳、家族史等危險因素外,篩檢量增加也提高乳癌確診人數。林莉茹特別說,經由檢查提早發現癌病變,0至1期趁早治療5年存活率能超過9成,末期則僅約3成。


林莉茹提醒,除先天因素外,乳癌發生機率可以靠健康習慣改變,維持健康體態,不要讓自己肥胖,不吸菸不喝酒,保持健康飲食,最好提早計劃生育,可以控制4成的乳癌發生機會;但未曾生育與30歲才生第1胎,會增加乳癌的發生機會,因此如果有生育計畫,最好能提早不要太晚。


3至5成癌症可避免 4癌篩檢即時發現趁早治療


林莉茹特別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30至50%癌症能夠避免,在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拒菸酒檳榔、定期篩檢、規律飲食等良好生活習慣下,就能夠大幅減少癌症危險,並且台灣推行的4癌篩檢,雖然增加癌症發生數字,但大多能在無症狀癌症早期時發現,也都大幅減少死亡率,治癒率顯著提升。


林莉茹呼籲,國健署提供民眾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篩檢,只要符合資格,就可以到居家周邊醫院,就可以接受檢查。篩檢陽性個案,一定要儘早完成追蹤與確診,如果能早期介入,大部分都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千萬不要聽信偏方離開正統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打疫苗可減少7成子宮頸癌發生率 有性行為仍然有效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據外媒報導,英國1名16歲的青少年湯森德(Thomas Townsend)於去年8月暴斃,暴斃原因竟是與噴太多「體香劑」有關,究竟看似無害的體香劑,為何會如此危險呢?關鍵是「丁烷」。 不洗澡只噴體香劑 掩蓋身體惡臭味 16歲的少年湯森德於去年2月時住進了英國當地的兒童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腸病毒主要流行季節是春天與夏天,今年因為暖冬效應影響,已經進入一月份,罹患腸病毒來門診的病患仍然不少,目前兒科住院的病患中幾乎2成都是因得到腸病毒而住院,與去年同期罹患腸病毒的患者來比較約多了一成;近日甚至發現有家長因照顧病童而遭到感染。 手腳水泡加紅疹 連大人也遭殃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婦女注意!懷孕時年紀愈大,不但容易流產、出現妊娠併發症,甚至難產;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高齡產婦的女兒罹患憂鬱症風險,更高出一般人。醫師推測,母女年齡差距愈大,可能更容易有代溝,導致關係限入緊張,讓孩子感到巨大壓力,而引發心理疾病。 高齡產婦女兒憂鬱症風險高 根據《異常心...

閱讀詳情 »

拉肚子、腹瀉,除了吃止瀉藥之外,還有甚麼方法嗎?容易腹瀉的朋友,其實除了吃止瀉藥之外,補充益生菌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甚麼樣的情況會導致腹瀉呢? 腹瀉的原因大多數跟飲食有關,例如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吃太多生冷食物,或是讓肚子著涼等情況都會導致腹瀉的產生。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腹瀉是因為吃下不乾淨的食物或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