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愛泡湯! 心臟科醫師告訴你要注意這些事項…

天冷愛泡湯! 心臟科醫師告訴你要注意這些事項 hellip;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

大陸冷氣團報到,導致全台氣溫驟降,不過溫泉業者的業績卻因此翻紅,湯屋一間難求。但臉書粉絲專頁「搶救急診室」日前貼文指出,連日來已有多起泡溫泉昏倒案例,經醫師詢問事發經過,發現原因多為單獨一人泡湯、身體不適、有心血管疾病、酒後泡湯。醫師提醒,民眾泡湯時除了衡量自身的狀況,最重要的是有人陪同,以免發生意外時無人奧援。

這些人泡湯要小「心」

泡湯時血管擴張,會造成血壓下降,高醫心臟內科醫師朱俊源指出,有冠心病、心絞痛、三高、糖尿病患者,平時可能血壓控制得還不錯,但是泡湯太久時血壓下降更顯著,起身時若未放緩動作,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不堪負荷而暈倒;此外處於過度勞累、飲酒過後或是脫水未能補充水分的情形下,也有可能在泡湯時昏倒;還有服用血管擴張劑等藥物的患者,也應多加注意。

 溫度別太燙 泡30分就休息

朱俊源指出,泡湯時應注意水溫別太高,以免血管收縮、血壓下降,糖尿病患者由於皮膚反射較差,對熱的感受不那麼靈敏,也曾經出現患者泡到燙傷的情形,不可不慎;泡湯時建議泡30分鐘就起來休息一陣子,注意泡湯環境通風、空氣流通。

冷、熱池別馬上換著泡 以免心臟負荷增加

溫泉湯池常有冷熱池設備,朱俊源提醒,冷、熱池不要馬上換著泡,泡熱池時身體熱、血管擴張,如果立即換泡冷池,血管又收縮,太多血液突然回流心臟,會讓血壓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可能會惡化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泡完湯 這些事不可不做

泡湯完若瞬間站起,有可能因為瞬間血壓降低造成姿勢性低血壓,朱俊源建議民眾可採漸進的方式起身;泡湯時身體循環加速,可能導致脫水,因此補充水分也相當重要,這也是為何溫泉業者都會在湯屋內擺放礦泉水的原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1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平常吃最多優格的女性,得乳癌機率比其他人減少近4成,反之,吃最多起司,特別是吃「切達起司」(Cheddar cheese)、奶油乳酪(Cream cheese)的女性,乳癌風險上升53%。 吃乳製品 影響乳癌風險高低 美國羅素‧帕克癌症研究機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運動才健康!新北市宣布,將培訓國內首批385位醫師及醫事人員為種子師資,為長者量身開立「運動處方」,達成預防及反轉衰弱、降低慢性病風險、減緩疾病失能目標。 新北動健康計畫 邁入新里程碑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與EIM(Exercise is Medicine)全球總會代表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耳前廔管是因為胚胎發育不完全導致,根據統計,台灣發生率大約1%;由於外觀上只會在耳朵前面有個針孔般小洞,不痛不癢的時候容易被疏忽,但若是出現耳朵紅腫熱痛,耳前廔管反復發炎,就有可能是遭到細菌感染,必須手術治療。 胚胎發育不完全留下的痕跡 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罹患糖尿病多年的莊阿公,因一次小腿燙傷造成慢性下肢潰瘍,傷口達到8×8公分大,在其他診所換藥1個月沒有改善現象,傷口甚至越來越痛,就醫檢查後醫師告知恐有截肢之虞,但患者堅持不願住院治療,醫師以4次震波輔以植皮治療,不但讓難纏的傷口痊癒,也讓阿供能繼續每日工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