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氣血不循環 筋骨痠痛易上身

天冷氣血不循環 筋骨痠痛易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冬天好冷!只想吃吃喝喝不想動,但長時間不動,又再加上天氣寒冷,很容易讓人血液不循環,進而導致筋骨痠痛。中醫師劉建忠說,透過自我按摩穴位加上食補,除了能夠舒緩不適,又能補氣血,可說是一舉兩得!

中醫師劉建忠表示,中醫認為,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主幹,因身體的經絡相貫,透過循行將體內的五臟六腑與體外三百多個特定的穴道連結在一起,就能透過按壓穴道來紓解痠痛。要做到補氣血,除了按壓穴位外,最好能搭配中藥食補,例如杜仲、當歸與何首烏都是不錯的選擇。

劉建忠醫師推薦,常按身體五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補充氣血。

一、 合谷穴: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兩骨相合(虎口)處,形狀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為合谷。循行經大腸經與肩膀,所以便秘者與肩頸痠痛者可多按此穴位。

二、 血海穴:位在膝蓋內側(膝窩)處,可幫助血液循環,循行經過脾經,可改善女性經痛與腰軟無力的問題。

三、 足三里:膝蓋下約四指處即為足三里穴,許多人稱之為「強壯穴」,多案可強身健體,循行經胃經,可以改善胃脹氣等腸胃問題。

四、 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交界處,循行經肝經,對於解尿不順、不乾淨、子宮下垂常有重墜感的女性能夠有效地緩解。

五、 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央,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約三手指寬處,多按摩此穴位可改善中氣不足,且常按可保養心臟與肝臟,有心定、安神之效。

穴位按摩手法以「掐」、「揉」最為常見。掐,有針灸之效果,是指以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揉」則是類似推拿,以疏通患者經絡,促使氣血運行,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癒病痛的目的。劉建忠醫師說,按摩穴位要掌握「頻率、時間、程度」三原則,建議可早、中、晚按摩,每次十秒,按到有感覺即可。而對於某些「肌痛點」,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會較為明顯,所以按摩時感到稍痛即可。

劉建忠醫師叮嚀,孕婦在孕期間應避免針灸,但可按摩,按摩時避開至陰穴(在腳的小指頭指甲根旁),此穴位會刺激子宮。而高血壓患者以穩定血壓為優先,避免按壓缺盆穴(鎖骨上窩內,窩凹陷如盆而得名),此穴位會使血壓上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18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生物相似藥適應症外推 療效需觀察生物相似藥成為癌症治療新選擇,但癌症治療不能出錯,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生物相似藥因為和原廠藥的製程不同、實驗設計也不同,在療效、適應症上沒那麼完善,所以適應症外推是大家比較有疑慮的部分,因為原廠藥在臨床試驗會觀察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般而言,夏季天氣炎熱、汗水流進眼睛,容易讓眼睛感到不適,相對地秋冬季節風大且乾燥,反而使淚水蒸發速率快,更容易讓眼睛乾澀,因此秋冬時節得到乾眼症的比例反而增高。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及視網膜部陳珊霓主任表示,雖然台灣相對於國外較潮濕,但空氣污染嚴重,對眼睛也是一種刺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看似健康、開朗的高中生,過去沒有任何癲癇病史,某一天,突然出現半邊手腳抖動症狀,他與家人都嚇壞了,所以就在第一時間奔赴急診,醫師一檢查發現,竟是腦瘤引發癲癇,因此安排腦瘤切除手術,並搭配預防癲癇藥物,避免癲癇突然發作干擾預後,所幸在腦瘤切除後,這位高中生就不曾再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先天代謝異常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要篩檢來預防!你知道藉由採取微量的足跟血,就能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大大減少寶寶未來身體和智力的傷害嗎?國健署呼籲,父母不要延後而忽略篩檢,錯過治療時機,檢測的重要性會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及早發現治癒機會高。把關新生兒健康 預防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