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狂吃藥膳補過頭 雙腿無力竟是藥物交互作用引起

天冷狂吃藥膳補過頭 雙腿無力竟是藥物交互作用引起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日天冷風寒,許多人想透過藥膳來滋補身體,各地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餐廳均大排長龍,不過藥師公會發言人張文靜表示,當歸、人參等中藥屬於行血、溫補藥材,容易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食補之餘也要謹慎注意,以免引發出血風險。

 

為了避免中風發作,70多歲陳先生長期以來服用著抗凝血藥物;但近日寒流低溫而常吃高熱量的薑母鴨、羊肉爐,加上平時也常抽菸,喝 點小酒配花生,看似愜意,但最近整個人不對勁,不僅皮膚 出現大面瘀青,走起路來雙腿無力且偏一邊傾斜。 子女發現異樣緊急陪同就醫,才發現是補過了頭造成藥物交互作用,又吃了高熱量的花生,引起身體慢性發炎,經過醫師評估後,先減量抗凝血藥物,並建議少吃補品藥膳,病情才逐漸好轉。

 

張文靜表示,皮膚無故瘀青代表皮下出血,明顯就是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建議服用慢性疾病藥物及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切勿一下子吃太多當歸鴨、十全藥燉排骨、麻油雞、薑母鴨及羊肉爐等藥膳料理。 此外,有些人喝酒之後又吃了止痛藥,將增加肝臟功能負擔 ,恐嚴重傷肝。臨床上也常看到患者一邊吃含有銀杏成分的 藥物,一邊又服用含有相似成分的保健食品而吃出問題。

 

食品藥物管理署則提醒,中藥也是藥,會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可能 導致藥效過強或減弱。建議民眾千萬別中西藥一起服用,才能避免副作用增加風險。 當歸、人參、黃耆及芍藥均是常見的藥膳,但常與治療三高及慢性疾病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以致血糖或血壓難以控制 ;至於常用來入藥的薑,如與抗凝血或抗血小板的藥品併用 ,可能會有出血風險。

 

食藥署建議,民眾應先清楚了解所服用的藥物及藥膳成分,慢性疾病患者在吃補品及保健食品之前,應該先諮詢醫師 、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以減少食品或藥物交互作用問題。

 

此外,藥膳料理應適量食用,以免瞬間攝取高劑量中藥成分。吃完藥膳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再服用西藥。如果服藥後出現任何 不適症狀,請立即與醫師或藥師聯絡,及時求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12月號)過去把所有治療疾病的重責大任都交付在醫師手上,憑著醫師個人的「經驗值」來擬定治療方針的時代,將要過去。您知道「精準醫療」是什麼嗎?現在的「健康檢查」,就足以「檢查健康」了嗎?精準醫療能幫忙「算命」,但如果「知命卻不能改運」,有什麼用呢?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說中,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快沒了!根據疾管署統計,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已使用超過594萬劑,疫苗僅剩約5萬多劑,預估未來一星期內,各縣市疫苗將陸續用罄,呼籲抵抗力較低的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儘快把握機會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先詢問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整體使用率已經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蕁麻疹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患者會出現皮膚紅腫、搔癢以及膨疹等症狀,嚴重恐出現血管性水腫,包括眼睛、嘴唇,甚至喉嚨可能都會有腫脹現象;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吳政翰指出,國內蕁麻疹發生率約20%,但目前並無任何根治方式,治療上,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但長期服用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未滿3歲的呈呈(化名),因腹痛至急診入院,由於呈呈的症狀合併黃疸並疑似腹部腫塊,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膽道囊腫」,隨後也順利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囊腫並完成重建,成為全台第一例3歲以下、15公斤以下,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成功完成手術的個案。 不處理恐有膽管癌化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