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冷越要運動 增強免疫力又禦寒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氣溫驟降,冷空氣報到,很多人不想動、懶得動,讓很多人的體脂肪飆升,有可能出現脂肪肝的紅字報告,其實不管天氣再怎麼冷,都要規律運動。政府正在推動7333目標,一週運動7天,每次至少30分鐘,心率達到130,一旦養成運動習慣,就有甩油減脂作用,體脂肪回到正常值外,還能鍛鍊體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有助禦寒,增強身體免疫力。

適合天冷3大類運動

有氧運動  ▶慢跑、健走、爬山、騎自行車、踩飛輪、游泳

有氧運動是指運動過程中需要依靠氧氣代謝燃燒脂肪、消耗熱量的運動從事這類有氧運動,會有點喘,有點累,但身體都可以承受,只要漸進式鍛鍊,持續進行,堅持3~6個月,每次至少30分鐘,就會感覺到全身熱起來,有助禦寒,也能提升能量消耗,讓降體重下降。

柔軟運動  ▶瑜伽、伸展操

柔軟度是人體各關節所能伸展活動的最大範圍,許多人以為過了20幾歲以後,身體就柔軟度年紀就會持續下降,變得「硬叩叩」,事實上持續規律從事瑜伽、伸展操的練習,可以藉由肌肉收縮、放鬆身體等動作,降低各部位關節對於動作的抵抗或阻力,增進身體各個部位的柔軟度,防止身體這裡痛,那裡痠的提早老化。同時有助擠壓血液、淋巴系統回流至心臟,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代謝老廢物質和水分,提高免疫力。

肌力運動  深蹲、棒式、伏地挺身

肌力(strength)是肌肉組織對阻力產生單次收縮能力。肌肉力量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開始逐漸降低,到了65歲,平均肌力已降至20至30歲時的80%。肌耐力(endurance)是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多久的能力,肌耐力表現會隨著肌肉組織功能退化而降低,但是可以因運動刺激、經常使用而增加。人體肌肉量多時,有利熱能生成,比較不會怕冷,另大腿肌肉群較多,無論登山、快走,都有助維持腿部肌肉量,可以延緩老化速度。經常從事深蹲、棒式、伏地挺身有利增強肌力。

天冷越要運動 增強免疫力又禦寒

天冷運動5叮嚀

量力而為

養成運動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很多,同時要量力而為,以個人能夠承受的姿勢、體力、速度為主,不要逞強,避免健身不成反傷身的情況發生。

▶充分暖身

暖身是要身體組織溫度升高,拉開肌肉纖維及筋脈,不只降低運動傷害,也能增進運動效率。運動後也要記得暖身,可以減緩乳酸堆積造成的肌肉痠痛。

▶注意水分補充 

運動中、後,需注意水分的補充,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才能避免脫水發生。補充水分原則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也可以在運動休息過程中,吃些水梨、蘋果、番石榴、乳類、新鮮蔬菜等溫性蔬果,可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注意保暖,慎防著涼

天冷從事運動時,要注意氣溫變化,切記!需依據戶外氣溫變化增減衣服,活。運動期間,不要覺得太熱就脫掉外衣,而是要等到全身身體發熱後,再行脫掉。運動後請儘速更換汗濕衣服,避免在冷風中逗留太久,避免著涼、感冒。

▶最好結伴而行

冬季運動有助健康,最好結伴而行,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病患者,不要單獨行動,而且要帶上通訊設備,以利相互照應及緊急通知。                                 

相關推薦

近期宜蘭確診案例頻傳,宜蘭縣長林姿妙13日宣布縣轄所屬16處風景區自即日起暫停開放至6月8日。不過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截至今日為止,依然照常營業,園區內業者紛紛叫苦「遊客已經剩下不到一成,只能讓員工盡量休假」。疫情持續升溫,林姿妙宣布宜蘭各大風景區均暫停開放至6月8日,不過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直到今(15)...

閱讀詳情 »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5天累計65例本土病例,行政院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台灣面臨新的挑戰,昨天確診180例本土,為了保護國人同胞,必須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規定,要做出更即時更強的措施。行政院長蘇貞昌、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內政部...

閱讀詳情 »

獅子會群聚感染案延燒到高雄,為染疫個案(案1229)的30多歲女兒(案1289)。高雄市長陳其邁今日上午視察台鐵鳳山站清潔消毒時表示,針對高雄疫情,市府將在上午11時召開臨時疫情會議,會中有重要事情宣布,預料將宣布進一步防疫措施。高雄出現獅子會群聚案確診,該案是獅子會成員案1229的女兒,不過案12...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升溫,短短5天累計65例本土病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呼籲,中央該升三級就升三級,若中央不打算升級,新北市也會擴大管制,「一定視同三級警戒來做」。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上午到林口視察物流中心防疫物資,強調物資非常充裕。他受訪時表示,這幾天疫情在短短5天暴增數十例,加上今天可能破百例,呼籲中央升級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