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氣變冷小心腳抽筋 中醫整理5大常見原因與預防之道

天氣變冷小心腳抽筋 中醫整理5大常見原因與預防之道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最近天氣變冷,許多人會出現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醫師提醒要小心小腿抽筋!尤其是久坐的族群,若加上天冷引發末梢循環不順暢,真的很容易發生腳抽筋的問題。


中醫師郭懿潔說,從「肝主筋」中醫觀點來看,肌肉痙攣,抽筋,或是肌肉顫抖抽搐等表現,均與肝臟有關,因此,治療上以「養血柔肝」為主,透過芍藥甘草湯、伸筋草、木瓜、葛根等藥材,補血養血,放鬆緊繃的肌肉。


此外,不同部位的治療藥物也有所不同,例如:打電腦、廚房工作或工廠作業員常會手指及手掌肌肉抽筋,就會增加可促進加上肢循環通絡藥物,如桑枝、姜黃、葛根等。


至於下肢常抽筋者,例如,小腿的比目魚肌、大腿股四頭肌等,就會增添如牛膝、桑寄生、杜仲等中藥材。至於導致抽筋的原因有哪些?郭懿潔整理出以下5點:


1.久坐、運動量少、搭飛機、或是天氣寒冷易導致末梢循環不暢。


2.電解質不平衡,水分攝取不足,或是運動流汗過多、導致鈣、鎂、鉀跟鈉離子流失。


3.心理狀態影響生理,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或是本身患有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全身緊繃僵硬、難以放鬆,導致肌肉持續性收縮,容易引發抽筋。


4.神經疾患導致,不管是中樞脊椎神經壓迫,或是其他周邊神經、關節的病變,都有可能造成。


5.慢性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低下,或是特殊藥物如高血壓用藥、利尿劑等,也是原因之一。


郭懿潔補充說明,除了藥物之外,還可透過針灸與艾灸來改善抽筋症狀,例如:以針刺療法來可刺激肌肉的放鬆以及經絡循環,在針灸過程中引發的痠、麻、脹、痛,皆為「針感」,為針進入表皮、筋膜、及肌肉層內,刺激周邊神經纖維所引發,而有這些感覺,表示肌肉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放鬆與修復。


艾灸可用於患處附近的穴位上,藉由艾草的溫度、能量與療效,來改善循環不良、以及因寒冷而導致抽筋等症狀。至於平常如何預防抽筋?郭懿潔提出5大建議,分述如下:


1.飲食均衡、適當補充水分,多攝取含鈣、鉀、鎂的食物。


2.天冷時做好足夠保暖,例如使用圍巾手套、穿襪子。


3.檢視生活型態、不久坐、不過度勞動。


4.培養適當運動習慣、放鬆情緒。


5.睡前瑜珈拉筋放鬆,溫敷抽筋部位,或足浴、手浴。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 醫示警冠狀動脈心臟病典型3症狀
▸年後甩肉潮!健身房簽約注意5點 安全減重飲食10守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家長對於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常認為他們根本聽不懂,甚至沒在聽,但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兒童的大腦在六歲前就完成九成五的發育,感官與語言在五歲前就能達到最大發展;為讓更多家長能認識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邀請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淑娟到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根據2018年內政部統計,臺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每12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全臺灣估計超過27萬名失智者,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提醒,民眾應多關心很久不見的長輩,如果對最近發生事情的過程、時間、地點、人物有辨識問題,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日常流...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失眠似乎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明快的生活步調、智慧型手機的干擾讓我們都有睡不著的時候。總是在床上輾轉難眠嗎?也許你可以從飲食著手做點改變,蔬食主廚Jason Wrobal發現睡前吃這幾樣食物,也許可以幫助夜不成眠的妳。   01.香蕉 香蕉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