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熱不想進食~山楂烏梅沁脾開胃飲,遠離小兒厭食

天熱,不想進食,是每個人小朋友都有的經驗。中醫師指出,夏末初秋,氣候濕熱,脾胃易受困厄,較容易使小兒厭食病症狀加重。建議胃口差的孩童,可以多攝取些酸性食物,如山楂、烏梅,或是用這些食材自製「沁脾開胃飲」,以促進食慾。

天熱不想進食~山楂烏梅沁脾開胃飲,遠離小兒厭食

中醫師廖子嫻(如圖)強調,酸性食物能促進食欲,輔助治療小兒厭食病。(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天氣熱,食慾不佳 恐引起厭食症

慈濟醫院中醫部廖子嫻醫師指出,天氣熱得難受,家中的小寶貝胃口大減,若發現小孩長期食慾不佳,食量較同年齡正常兒童明顯減少,即使美食當前也不動心,甚至有拒食的情形發生,很可能是患了中醫所稱的「厭食症」。

中醫門診日前曾收治1名10歲小女童,體型瘦小,平時吃飯食量不多,不僅喜愛吃冰涼飲品,更常有腸胃消化不良情況。而近日因為天氣炎熱沒胃口,媽媽擔心她吃太少,會影響身高發育,因此帶到醫院求診,希望讓婷婷能夠胃口大開。

經把脈診斷後,發現「脾胃被飲食所傷,又感受暑濕」,導致食慾下降及消化不良的現象,因此,建議飲用「沁脾開胃飲」幫助腸胃消化,並叮囑少喝冷飲、少量多餐,婷婷的食慾終於好轉,心涼脾肚開,也吃得比較多了。

天熱不想進食~山楂烏梅沁脾開胃飲,遠離小兒厭食

沁脾開胃飲(如圖)可促進孩童食慾,幫助腸胃消化。(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小兒厭食病 酸性助開胃

廖子嫻中醫師強調,小兒厭食病可分為4種類型,包括:感受寒邪型、感受暑濕型、飲食所傷型,以及脾胃虛弱型。其中「飲食所傷型」的患者大多平時吃得過於油膩豐盛、膏粱厚味,或者用餐無定時定量,出現食慾不振、噁心欲嘔、伴隨口氣重、大便不通或大便臭等症狀。

沁脾開胃飲 心涼脾肚開

由烏梅、山楂、洛神花、桂花、甘草、炒麥芽組成的「沁脾開胃飲」,即是針對飲食所傷型調製而成。另外,小兒厭食病,可多攝取酸性食物。因酸性的食物能促使神經中樞下達命令,使人體分泌消化液、唾液來促進消化,適當吃酸,能增進食慾。

「沁脾開胃飲」口感酸酸甜甜,成分中的烏梅性溫、味酸,能生津止渴、幫助消化;山楂味酸、甘,消食健胃;洛神花促進新陳代謝、開胃消滯、振奮精神;桂花暖胃散寒、緩解腸胃不適;甘草性平、味甘、補脾胃;炒麥芽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的功效。

沁脾開胃飲(不需要加糖)

  • 食材:烏梅、山楂、洛神花、桂花、甘草、炒麥芽。

  • 作法:用1000毫升的水,將上述食材倒入煮沸,待茶飲溫涼後飲用。

  • 提醒:若要促進食慾,宜飯前喝,若要幫助消化,宜飯後喝。但若有胃潰瘍或是胃食道逆流者,則不宜飲用。

廖子嫻中醫師強調,「沁脾開胃飲」適合男女老少飲用,除了飲食不當造成的腸胃不適之外,對於用餐沒有定時定量、腸道疾病引起上吐下瀉後的食慾不振,或是單純胃口不開的人也很適合。另外,血脂較高、腹部脂肪厚、口臭、大便不順暢的「油脂型肥胖」亦可飲用,但容易胃食道逆流者則應謹慎,不宜空腹使用。

【中醫師小叮嚀】:

每個人的體質和症狀不同,應先經過中醫師的診斷;而少吃油膩和寒涼的食物,維持均衡飲食,且定時定量,才是顧脾胃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35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昨天上午,在深圳公安局刑事偵查局一樓大堂傳來一聲聲悲中帶喜的哭聲。看到被拐失散18年的兒子,貴州的何志榮一把摟過兒子痛哭流涕。為了團聚的這一刻,何志榮夫婦以及家人等待了18年。失散18年的兒子如今姓鄭,他一直未放棄尋找親生父母。 據深圳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表示,2014年以來,為19名像小鄭這樣經歷...

閱讀詳情 »

12種可以瘦身的茶,針對節食者、體質浮腫者、愛吃肉者、希望刮油消脂者、便秘者等不同減肥情況配製,讓愛美的你輕輕鬆鬆喝掉身上的脂肪。 1.節食者推薦喝烏龍茶     因節食減肥,吃得少,食物殘渣就不足,有時積存幾天才一次,很容易乾燥。推薦飲用烏龍茶。 原料:烏龍茶 做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名60歲的黃女士,由於生活忙碌導致眼睛經常疲累,某日突然發現近視度數急劇加深,要拿筷子準備全家吃飯時,老是多一支,看電視畫面像霧裡看花,騎腳踏車常常跌倒,紅綠燈像一朵花,雙眼裸視僅剩0.01、0.03,檢查後原來是罹患白內障。經過飛秒無刀雷射白內障技術,配合超音波晶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罹癌的父親,平時主要照護者都是媽媽,有天當媽媽告訴獨生女說,她要去參加朋友孩子的喜宴,沒想到女兒竟回答說,爸爸都已經如此不舒服,怎麼還會有心情去參加喜宴?家庭關係陷入緊張,一家三口除了要抗癌,還要對抗心裡的不舒服。基隆長庚醫院心理師葉北辰表示,一般而言,病人的照護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