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熱了要命熱傷害來了! 台大醫:幼兒「3大症狀」要當心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悶熱,家長可得當心小朋友受不了!根據統計,熱傷害是兒童夏日活動時常出現的急症,輕者可能導致昏厥、疲勞、肌肉痙攣,而嚴重的熱傷害(中暑)更可能造成休克、肝、腎功能受損、腦病變甚至死亡。家長有3大熱傷害的症狀絕對要懂。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彥儒強調,家長和兒童的照顧者都應該認識容易造成熱傷害的原因,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萬一發生熱傷害,更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送醫,以避免嚴重的傷害發生。

什麼是熱傷害?一旦身體產生過量的熱或者身體散熱的能力下降,導致體溫持續上升而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會產生熱傷害。

朱彥儒說,熱傷害的發生,往往是多因素的結果,包括高溫潮濕的環境,會使皮膚排汗散熱的效率下降;在太陽直接照射下,熱傷害的機會也會增加,且溼熱的夏季,即使是在悶熱的夜晚長時間運動,仍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如果又是年齡較小、有慢性疾病者也較容易導致嚴重的傷害。

另外,運動造成的熱傷害,則與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有關,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競賽活動時,很容易忽略高溫和脫水產生的不適症狀,忽略適時休息和補充水分,進而造成熱傷害。

朱彥儒指出,熱傷害的症狀有3,一是熱壓力,當身體剛開始無法把產生的熱有效的散發到環境中,兒童通常只會表現出疲倦、活動力減退,體溫仍未高於38℃,稱為熱壓力(Heat stress);接著當兒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體溫上升至超過38℃,但仍低於40℃,稱為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一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的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體溫通常大於40℃,便是中暑(Heat stroke)了。

預防熱傷害,朱彥儒建建議,應避免包覆過多的衣物,通常嬰兒只需穿著與成人感到舒適相同厚度的衣物,最多再外加一層包巾;避免於中午外出,外出時使用適當的遮陽棚或遮陽帽;且不論時間長短,不要在無人看護下將嬰兒留在車內,因為室溫22度下,車內溫度可在30分鐘內上升至致命程度,即使打開車窗也不一定能減緩車內溫度上升。

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時應每30分鐘需休息並補充水分,激烈運動每 15 分鐘休息補充水分,並避免於中午時間戶外運動。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時中心裡苦?強調去留蘇揆決定 陳時中再談紓困連吐「苦」字

「室內消費」全面解封!符合4條件人數不再受限 酒店、舞廳也放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人戴眼鏡的比較相當高,不少人是近視伴隨有散光的問題,這些視力問題最常被歸咎於看電視、打電動、玩3C所致,然而,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表示,近視的確是用眼過度所致,但散光卻大多都是天生的!  散光讓視野變得模糊不清、影響重疊,無論看近、看遠都會受到影響,一定需要靠鏡片矯正,但你知道散光是怎麼來的嗎?...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都沒有症狀,也沒有抽菸的習慣,為什麼就得到了肺癌?一對64歲及56歲的姐妹,日前相約安排健康檢查,沒想到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竟在肺部皆有異常影像,後續由臨床專科醫師進一步確診,已分別罹患第二期肺腺癌及第一期肺腺癌,兩人驚呼難...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園本土登革熱群聚再擴大!疾管署今(31)日公布國內一口氣又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1女4男,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其中1人居住新北市中和區嘉慶里、3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均與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群聚事件有關;另1人居住...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怕洗髮精添加過多化學物質,網路流傳「用蘇打水洗頭髮會比較滑順」,但這樣做,當心洗不乾淨,還可能害頭髮變脆弱!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就特別提醒蘇打水中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用量不當可能對頭皮造成傷害。皮膚科醫師聽了這偏方也直搖頭。 食藥署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