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熱了要命熱傷害來了! 台大醫:幼兒「3大症狀」要當心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悶熱,家長可得當心小朋友受不了!根據統計,熱傷害是兒童夏日活動時常出現的急症,輕者可能導致昏厥、疲勞、肌肉痙攣,而嚴重的熱傷害(中暑)更可能造成休克、肝、腎功能受損、腦病變甚至死亡。家長有3大熱傷害的症狀絕對要懂。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彥儒強調,家長和兒童的照顧者都應該認識容易造成熱傷害的原因,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萬一發生熱傷害,更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送醫,以避免嚴重的傷害發生。

什麼是熱傷害?一旦身體產生過量的熱或者身體散熱的能力下降,導致體溫持續上升而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會產生熱傷害。

朱彥儒說,熱傷害的發生,往往是多因素的結果,包括高溫潮濕的環境,會使皮膚排汗散熱的效率下降;在太陽直接照射下,熱傷害的機會也會增加,且溼熱的夏季,即使是在悶熱的夜晚長時間運動,仍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如果又是年齡較小、有慢性疾病者也較容易導致嚴重的傷害。

另外,運動造成的熱傷害,則與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有關,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競賽活動時,很容易忽略高溫和脫水產生的不適症狀,忽略適時休息和補充水分,進而造成熱傷害。

朱彥儒指出,熱傷害的症狀有3,一是熱壓力,當身體剛開始無法把產生的熱有效的散發到環境中,兒童通常只會表現出疲倦、活動力減退,體溫仍未高於38℃,稱為熱壓力(Heat stress);接著當兒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體溫上升至超過38℃,但仍低於40℃,稱為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一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的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體溫通常大於40℃,便是中暑(Heat stroke)了。

預防熱傷害,朱彥儒建建議,應避免包覆過多的衣物,通常嬰兒只需穿著與成人感到舒適相同厚度的衣物,最多再外加一層包巾;避免於中午外出,外出時使用適當的遮陽棚或遮陽帽;且不論時間長短,不要在無人看護下將嬰兒留在車內,因為室溫22度下,車內溫度可在30分鐘內上升至致命程度,即使打開車窗也不一定能減緩車內溫度上升。

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時應每30分鐘需休息並補充水分,激烈運動每 15 分鐘休息補充水分,並避免於中午時間戶外運動。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時中心裡苦?強調去留蘇揆決定 陳時中再談紓困連吐「苦」字

「室內消費」全面解封!符合4條件人數不再受限 酒店、舞廳也放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藥廠吉立亞(Gilead)開發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被視為是治療新冠肺炎的一線藥物,但最新消息傳出,美國衛生部已宣布買下購買50萬劑瑞德西韋,幾乎包下未來3個月的生產量,引發各國擔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外籍人士入境台灣的規定又見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7月4日起,入境台灣的外籍人士如果持有居留證,可免提供新冠肺炎PCR陰性證明;另外,香港、澳門人士若領有就業金卡、工作居留、商務居留等也可免提陰性證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平穩,...

閱讀詳情 »

異位性皮膚炎 / Via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成年發作更嚴重?反覆瘙癢影響正常生活 環境過敏源無所不在,一旦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成人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更甚孩童。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千惠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於幼童時發生症...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十個男人九個怕禿,一旦出現掉髮困擾,常見有人勇於嚐試各種偏方,網路就流傳「避孕藥可以治療禿頭」一說,但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強調,想利用避孕藥中的雌性荷爾蒙,來對抗使人禿頭的雄性荷爾蒙,是沒有根據的方法。更危險的是,若自行拿來洗頭或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