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熱當心加重心臟負擔中醫授護心秘訣

天熱當心加重心臟負擔中醫授護心秘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代表進入炎熱的夏日,天氣逐漸轉熱,溫度節節升高,只要離開冷氣房走動一下就滿身大汗,但流太多汗,小心可能引起「心氣虛」。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表示,中醫觀點「汗為心之液」,汗屬於心臟的液體,若是流太多汗,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在炎炎夏日更是要注重養心。

流汗消耗心氣 心血管疾病要當心

陳中奎醫師指出,在中醫理論中,心臟屬於五行中的火,火又屬熱,而夏天溫高又熱,兩熱之間相剋,流了過多的汗,就會過度消耗心氣,使心氣虛弱出現心跳快、喘、疲倦等等心臟不舒服的症狀,尤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更是要注意。

按壓穴位 減少身體不舒適

陳中奎醫師說,如果汗流太多,心臟不舒服,按壓位於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來降心火或手軸內側的「尺澤穴」;若是疲倦感重,可以按摩膝蓋外側附近的「足三里穴」來補氣;另外,真的熱到想吃點涼飲來消暑,中醫師也建議可在中午時分吃點寒涼的西瓜,但不宜過多,或是飲用蓮子薏仁湯、薏仁綠豆湯等等,都是天熱降暑的好選擇。

補充水分很重要  戶外活動防中暑

陳中奎醫師表示,天氣炎熱流汗也散發了水分也就是「心之液」,隨時補充水分也是補充元氣的一種方式,飲用溫的、常溫的水皆可,不建議飲用冰涼的水,以避免邪氣入侵,因為溫度升高,人體毛細孔打開,就容易讓邪氣進入人體,包含風邪、暑邪等等,容易導致感冒或中暑。

另外,不只要多補充水分、流汗時要盡速擦乾,若是天氣炎熱,盡量避免外出,不得已必須外出時,也要做好防曬措施,避免邪氣影響到身體;若是汗水流失過多,可以補充一些稀釋的電解質;戶外活動時,出現頭暈、想吐等不舒服症狀時,得盡快找樹下或是陰影處避暑,也不要因為炎熱而往冷氣房內衝,小心冷熱交替下引起中暑。

【延伸閱讀】

乾癬治療不中斷 疫情期間兼顧防疫與規律治療最安心

在家上班這樣「坐」 小心肩頸頂叩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迎接開學日,你的孩子已經做好準備了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經過長假以後,孩子的生活作息難免變得比較鬆散,加上面對新學期剛開始,環境變化加上新的人際關係建立,許多孩子身心恐怕承受不少壓力,雖然開學症候群並非嚴重身心異常,不過家長及老師還是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林先生,105年第一次全身性癲癇發作,立刻送往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詳細檢查,顯示右側額葉有3公分顱內動靜脈畸形。主治醫師開出3種抗癲癇藥物,才使林先生的癲癇獲得控制。陳志偉醫師建議林先生接受電腦刀,治療顱內動靜脈畸形。經過兩年追蹤,顱內動靜脈畸形已完全消失,而且3...

閱讀詳情 »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尿失禁」或「漏尿」常與老年人畫上等號,其實除了老年人因退化而造成漏尿症狀外,「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也常發生在年輕人,尤其是剛生產完的婦人、長期便秘或慢性咳嗽的患者身上。 骨盆腔底括約肌肉鬆弛是造成漏尿的主要原因,婦產科醫師郭安妮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腹腔用力時,如:咳嗽...

閱讀詳情 »

50歲的吳女士過去2年多來都沒有嗅覺,原以為是嚴重過敏性鼻炎害的,但因為視力也越來越模糊,就醫後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腦部長了1顆6到7公分的腫瘤,確診為「嗅溝腦膜瘤」,緊急開腦做腫瘤切除手術,切片檢驗為良性,術後即恢復視力以及找回嗅覺。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表示,腦膜瘤起源於蜘蛛膜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