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了!別再忽視『睡覺流口水』這件事了!這竟然是身體求救的訊號!(歡迎分享)

太可怕了!別再忽視『睡覺流口水』這件事了!這竟然是身體求救的訊號! 歡迎分享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由於現代人不良生活習慣,如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大魚大肉等,易使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滯,下面我們來學習如何自測體內濕氣是否過重?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1頭髮愛出油2面部油亮3睡覺流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5小肚子大6耳內濕(耳禪濕)7陰部潮濕8皮膚上長扁平疣濕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濕: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

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

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下面給你科普下這兩種“藥“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

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中醫建議,堅持吃紅豆薏米,最好搭配位列“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第五的燕麥和開胃寬腸、下氣消積的蕎麥,這樣不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讓臉迅速變小,也兼具美白功效,皮膚水潤透亮。

因為燕麥可保養皮膚,淡化色斑,使皮膚白嫩;葛根令全身皮膚變得細膩、滋潤、有光澤,促進黃褐斑減退、消失,青春痘明顯消退,皮膚彈性增加、毛孔粗大狀況明顯改善。加赤小豆有行血補血的作用,能有效調節血糖,達到健美減肥的效果。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將近5成的人體重超標,其中又以男性比例較高。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攜手召開記者會,提到在推動減重的同時,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減少對他們的歧視。今年主題「Every Body needs Everybody」,指的就是需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間盤會往後突出,小面關節炎也會退化長出骨刺,根據研究,腰椎退化中,小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皮膚搔癢流連皮膚科 竟是骨髓纖維化作怪83歲的盧先生,因為皮膚嚴重瘙癢,頻繁求診皮膚科近兩年之久,類固醇擦到皮膚變薄,但症狀未獲得緩解,後來抽血檢查才發現是骨髓造血系統出問題,沒想到皮膚癢的原因竟是因為骨髓纖維化所造成,確認症狀成因後搭配骨髓纖維化藥物治療,很快就改善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最佳綠葉吳孟達(達叔)日前因肝癌過世,除了演藝圈痛失英才之外,許多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影迷更是大呼難過。肝癌向來是台灣人十大癌症的熱門,近年來推廣肝病三部曲(肝病、肝硬化、肝癌)已讓許多民眾重視自身健康,但肝臟的確是沉默的器官,多到晚期才有明顯症狀,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但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