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溫州人俗稱的蒲瓜,也叫瓠[hù]子,又名水瓜、葫蘆瓜,能解消腫暑,夏天很多人都愛吃!

可就在前天,揚州姜老太太一家三口人卻被一個苦瓠子「毒」倒,上吐下瀉數十次,不但進了醫院,92歲老母親還一度休克病情危重。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7月2日,揚州姜老太太的老伴在菜市場買了瓠(hù)子,一起燉了個雞湯,吃的時候發現瓠子有點苦,沒捨得扔就硬著頭皮將一鍋雞湯喝了下去。此後,一家三口先後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醫生表示,在搶救過程中,姜老太太和她母親多次嘔吐腹瀉,而且帶有明顯血跡。血壓下降,體內出現炎症,還因為中毒導致了肝損傷。因情況嚴重,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急救後,3人總算暫時脫離危險。目前,兩名中毒嚴重者尚在醫院觀察治療。

 

原來苦瓠子是元兇

其含有生物毒素

 

醫院的化驗結果表示,姜老太太一家3口的嘔吐物、排泄物中均含有鹼糖甙生物毒素,而這種毒素源自苦瓠子。也正是這種毒素造成3人中毒,並險些要了他們的性命。

 

醫生表示,苦瓠子含有的毒素其毒性不亞於砒霜!這種毒素即使通過高溫也難以溶解。而且,苦瓠子和可食用瓠子從外形上又很難辨別。

 

醫生建議:

家裡吃瓠子前,最好用舌頭舔一下去皮的瓠子肉,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炒熟的瓠子如發現有苦味,應連同鍋裡的其他食物一起丟掉! 


這些蔬菜都有毒!千萬別吃! 

發芽的土豆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發芽的土豆或變青的綠皮中,含有龍葵鹼,食用後對胃腸薪膜有較強的剌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嚴重的還危及生命。

 

青西紅柿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青番茄含有同發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質一一龍葵鹼。食後會產生噁心、嘔吐、膚色青紫、流涎、頭暈等中毒症狀。生著吃危險性更大!

 

蠶豆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有的人體內缺少某種酶,食用鮮蠶豆後會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征。症狀為全身乏力、貧血、黃疸、肝腫大、嘔吐、發熱等,若不及時搶救,會因極度貧血而死亡。

 

未炒熟的四季豆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後會中毒。炒熟的四季豆無毒。

 

腐爛的生薑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叫黃樟素的致癌物質,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鮮扁豆

太可怕了!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要小心!

鮮扁豆中含有皂甙和生物鹼,有毒,但遇熱後會溶解。食用前應用沸水焯透或過油,或干煸至變色後食用。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5歲的詹同學,自新生兒期開始就罹患完全房室傳導阻斷,需使用心律調節器來防止因心跳過慢造成的休克。在詹同學的嬰兒時期,因為考量成長的需求,15年前植入的是單腔且導線置於心包膜上的傳統心律調節器。最近以來詹同學在上學時偶爾會昏倒,檢測起來發現是導線的功能耗損,導致心律調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9)日,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昨(8)日新增4例不明感染源的確診者足跡,在會計事務所工作者的長女影響較廣。確診者為新北板橋的1家人,其中案19355在信義區南山廣場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昨日南山廣場閉館清消;南山廣場管理中心表示,有針對確診個案常走動的樓層與茶水間加強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人做牙齒矯正的目的是為了讓凌亂的牙齒排列整齊、美觀,不過矯正過程中最怕患者的口腔清潔工作沒做徹底,導致牙菌斑滋生,引起蛀牙或是產生牙周病,嚴重的患者甚至要被迫中斷矯正療程,得要把矯正器拆掉,先治療牙病問題,讓原本的矯正療程時間延長許多了。 牙齒矯正患者口腔清潔沒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隨著中醫養生觀念的普及,民眾對於中醫藥的接受度也隨之提高,以癌症治療而言,目前就有許多大醫院採用中西醫合併療程。即使如此,臨床上仍有民眾不敢告知醫師正在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導致兩邊醫師重複用藥或恐有用藥排斥問題,甚或疏於追蹤和檢查,種種迷思和盲點,都可能致使錯失最佳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