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浪費了!這個東西堪比「還魂草」,99%的人竟然只把它當佐料…別再暴殄天物了!

這個東西堪比「還魂草」,可惜99%的人竟然只把它當佐料…

太浪費了!這個東西堪比「還魂草」,99 的人竟然只把它當佐料…別再暴殄天物了!

圖片來源

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待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生薑的不同用法:


受涼感冒:

用生薑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

生薑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發熱:

在生薑、紅糖水中再加入大蔥1根,一次2~3次。


吃過食物後腹脹:

可直接口含生薑片,或喝生薑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受涼引起腹瀉:

用燒開的生薑水沖雞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瀉停止後再喝一天,以鞏固療效,暖胃腸。


空調房間後待久後引起的渾身發緊,頭脹:

隨時口含生薑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薑泡水喝,身體的不適馬上消除。


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喉嚨發癢:

口含生薑片或煮生薑水喝就能治愈,以後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復發。


咽喉腫痛:

在熱薑水中加入少許的食鹽,當茶飲用。


孕期嘔吐:

經常口含一片生薑就能治療和預防。


小兒吐奶:

用1~2片生薑煮水喝後再餵奶。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生薑和紅棗(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開胃。

 


關節痛:

每天早上起床後吃幾片生薑或者煮薑棗水喝,一日3次堅持吃能明顯緩解關節的疼痛。


痛經:

在生薑、紅糖水裡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酒後頭痛、頭暈:

可用生薑煮水喝,馬上緩解。


手腳已生凍瘡但未破潰:

可用生薑煮水泡手、泡腳。


長痱子:

用生薑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頭屑多、掉髮:

經常用溫薑水洗頭,效果不錯可試試。


狐臭:

每天用生薑片多擦幾次,能明顯減少臭味。 

 

 

“男子不可百日無薑”


現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現,薑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還能調節男性前列腺的機能,治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薑常被用於男性保健。薑含揮發性薑油酮和薑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薑具有利膽、健胃止嘔、闢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女子吃薑保安康”


古藥書云“生薑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
胸壅痰隔、寒痛濕瀉,清水氣、行血痺。”、“炮薑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止血,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

中醫常用薑作佐藥使藥。產後女子坐月子餐餐以薑醋佐膳,生薑或佐以豬腳雞蛋豬腸加烏醋鹽糖煲,或切成薑茸佐雞蛋糖醋蒸,皆取其藥效,適宜於產婦體質復原,也有利於餵養嬰孩者。

另外,煲薑水洗浴也可防風濕頭痛。中醫專家云,“產婦坐月子不洗頭洗澡”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在夏天,如果一個月不洗頭,不但不衛生,還可能造成皮膚發炎、長痱子。產後喜用薑片煲水洗頭洗澡,甚至洗臉洗手,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薑片可以驅寒,用薑煲水進行洗浴,可以防風濕和偏頭痛。

文章來源:微信易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簡單的刷牙動作,對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但身心障礙孩童不會刷牙,必須仰賴家人幫忙,甚至需要靠鎮靜劑或約束帶才能完成。醫師強調,不少家長常誤以為兒童會換牙、蛀牙沒關係,導致蛀牙成了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展遲緩兒蛀牙率高達60%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指出,全台國小學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5歲張女士,罹患C肝超過20年,曾使用傳統治療失敗;今年初,幸運成為全台首位健保給付C肝新藥用藥者。經過3個月療程,體內已完全沒有C肝病毒殘留,可說是成功痊癒了!發燒、掉髮治療難熬 干擾素失敗張女士說,20多年前,莫名感到虛弱、疲累,因感冒就醫,竟發現感染C型肝炎,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培養精神康復之友工作技能,且積極走入人群,新北市衛生局開辦「甜心小舖」,透過復健機構帶領康復之友,進行手工製品的創作及練習,增加康復之友與人群互動與學習的機會。讓康復之友感到有成就「看到顧客購買手工藝,感覺很有成就感。」康復之友小諠說,她喜歡到甜心小舖販售手工藝品,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國二學生因腰痠被媽媽帶去求醫,經過檢查發現這名學生因長期身體歪一邊加上坐姿不正確,因此出現他是脊椎左側彎,幸好側彎角度未超過20度,醫師建議用運動矯正,配合日常生活的正確坐、站及走路姿勢,即可恢復正常。兒童肩膀不一樣高有可能為脊椎側彎青少年坐姿不正確容易導致脊椎側彎,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